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扛文化觉醒大旗,青年后浪当自强

——观《觉醒年代》有感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曹偲 2022-01-28 11:32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近日,在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历史连续剧后,我产生了许多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其中最重要的感触就是我们国家现在真的又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在这个紧要关头,文化复兴是我们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我作为青年人中的一员,尤其是处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这个以宣传传统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大家庭中,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主动了解并弘扬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为祖国、社会、单位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

  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20世纪初的国民蒙昧无知。是什么造成了我们当时如此落后的局面,《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给出了答案,“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在武器上,外国人有坚船利炮,而我们只有原始的冷兵器“刀枪棍棒”,于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如羔羊一般任外敌欺侮和宰割;在思想上,西方世界经历启蒙运动和现代科学思想的洗礼早已从封建蒙昧中苏醒,而我们尚处在天朝上国、“文字狱”等的牢笼之中,思想蒙昧导致我们无法面对西方思想的冲击;在技术上,外国人的工业革命以来产生先进的工业产品,而我们还处于小农社会的低效阶段,民族经济遭遇冲击。在这样的对比下,我们国家为何会屡屡惨败答案不言而喻。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断流血牺牲却仍然惨败、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割地赔款却仍然忍辱偷生,其根本在于民智未开。我们的民族犹如一头尚未苏醒的雄狮,只有以文化唤醒他,才能重振我们的国家,挽救民族的危亡,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觉醒,是思想、行动的觉醒,是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众的觉醒。”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启迪民智,让人民在思想上革新,让民族从骨子里觉醒。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文化觉醒。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

  二、文化复兴助推中国梦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当下,我国正处于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复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西方文化曾一度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广受青少年人的事物常常是西方的音乐、日本的漫画、韩国的电视剧···却唯独缺少了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作品。青少年很少会在没有外界的督促下自主去了解我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反思其中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较为抽象难懂,对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尚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经历阅历都不足以支撑其很好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产生浓厚的自主兴趣。但青少年人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中坚力量,让他们深刻体悟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并主动学习,这件事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在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同时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世界发挥我们独特的影响力。

  三、文化复兴青年当自强

  毛主席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而我自己作为青年人生于和平年代,却为国家和社会付出甚少。想要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青年人必须勇于挑起文化复兴的大旗。要主动去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后浪。此外要警惕“杯中风暴”,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精疲力尽,不是问题本身不可逾越,而是还没开始面对挑战,就被脑中放大的痛苦给压垮了。因此我们要“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作为中心的一员,将会在自己的工作中主动了解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让自己在行动上进步、思想上提升,努力成为宣传传统文化中坚力量中的一分子。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