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关键在于走对路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刘节 2022-01-28 10:20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最近一两年,不是在写毕业论文,就是在忙着考试和找工作,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去欣赏一部文艺作品了,于是,在《觉醒年代》热播的时候,我错过了它。好在错过的时间并没有太长,如今我坐上了“末班车”,追上了2021年的这部好剧。正因此,我有幸在刚参加工作之时,就接受了这样直观的一堂党课。作为一个中国史专业的毕业生和现代文学的爱好者,观看《觉醒年代》是一种特别的享受。我喜欢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物上演精彩的历史故事,也喜欢探寻伟大文学的创作历程,可看完整部剧后,我发觉那种基于热爱历史与文学的观看享受不过是额外福利,《觉醒年代》更多是帮我厘清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脉络,使我通过其中人物的选择和走向来认识过去、现实和将来,而我最想与人言说的体会就是,所谓觉醒关键在于走对路。
剧中的历史人物大体可以分为年长者和青年人两大类,而两类人当中又都有守旧和革新两派,当然,与生机勃勃的青年人相比,年长者群体的情况更复杂些。年长者中既有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北洋军阀及其仆从,也有对时局无奈,却又满怀爱国之情的政府官僚,典型的则是以辜鸿铭为代表的保守文人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进步学者。《觉醒年代》这部剧好就好在没有脸谱化地去处理不同立场的各类人物,以丰富的笔触描绘出了北洋时期的众生相,因此我们眼中不仅有生动可亲的新文化运动诸贤士,也有虽然反对新文化,却能保持文人风骨的林琴南等辈。今天的我们很清楚,提倡新文化是当时的大势所趋,而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号召文化革新,其实就是推动旧中国在艰难的时局中进步。林琴南、辜鸿铭等人固然也是学富五车,品行可敬,可他们未能认清旧中国的现实,看不到未来的方向,面对西方势力的入侵,一味寻求保守以自固,甚至产生了“茶壶论”那种为纳妾辩护的荒谬言论。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有识之士都渴望挽救和复兴我们的民族与文化,可很多人终究不是在盲动,就是在自欺欺人的原地踏步。陈独秀等人坚定地走在了革新的道路上,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然而,革新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崎岖的。陈独秀和李大钊起初以为抬出“德先生”、“赛先生”,通过多年办报就能启蒙民众,就能救亡图存,可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使他们惊醒,对中国社会的进一步认识使他们更深刻地去考虑国家与民族的前景,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则给他们送来了如甘霖一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革新派都追上了陈、李的脚步,像胡适最终就与二人分道扬镳。
倾向革新相对容易,而真正选对革新的路则是艰难的。胡适始终认为中国只要学习美国的制度就能得救,只要践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就能进步。这反映了胡适还是不够了解中国的全部。中国和美国的国情差距太大,适用于美国的事物未必在中国行得通,而关键在于美国的制度和实用主义哲学不可能解决旧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胡适的觉醒之路只走了一半,这是很可惜的,他最终不能理解陈、李二人的信仰与理想,也无法认可在苦难中诞生的新中国,这是那个时代下许多迷茫志士的共同悲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和信仰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火种开始在中国点燃,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开始尝试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组织。在这一过程中,许多觉醒中的青年人也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原本倾心于无政府主义,曾在学生群体中组织互助运动,还追随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到法国勤工俭学,但他们最终意识到了中国的前途是实现共产主义,于是两兄弟与吴稚晖决裂,在法国同周恩来等人发起成立共产主义组织。在李大钊的鼓励下,毛泽东很早就接触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可他一度寄希望于在湖南实现自治,主张通过人民制宪来追求民主与自由,然而他所领导的湖南自治运动最终没能取得实质成果,到1920年,通过政治实践和对各种主义的研究,毛泽东终于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并成为了湖南地区共产主义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觉醒年代》呈现出的以上种种事例都表明,那个时期的有识之士在现实和精神层面都面临着诸多艰难,他们当中有的始终迷茫,以至于走上绝路,比如蹈海自尽的易白沙,有的则像胡适那样在进步的道路上半途而废。由此来说,陈独秀、李大钊、陈氏兄弟、毛泽东等革命先贤是幸运的,他们在有生之年找到了能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真正的觉醒。1921年7月23日,正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篇章。28年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我们的民族终于摆脱了屈辱的近代史,走上了自由独立,发展进步的康庄大道。如今的我们相比于革命先贤则更加幸运,我们不仅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也不必为民族的前途感到迷茫,因为他们已经趟出了正确道路以供后人前行。
如果认为前人已经趟出了道路,我们就可以持续进步,那就大错特错了。幸运的我们不必苦苦追寻前路,可也必须在日常实践中防止行差踏错。日常实践,即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也存在着道路的选择。如今就有一些同志沾染自由散漫的风气,迷信片面的社会认识,人生态度消极,生活颓废,工作不认真,主张一切“躺平”,这样下去何谈进步与正确?通过观看《觉醒年代》,我清晰地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走对路是关键。走对路不只是要紧密追随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从日常点滴做起,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努力培养过硬的专业素养,及时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要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避免自己空谈正确的大话,由小极大地践行“走对路”的理念。只有这样,我这个职场新人才不会在一开始就走歪路,才有可能在将来把弘扬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工作干成事业,走出人生的正确之路。
只是看《觉醒年代》不会让人真正觉醒,觉醒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今天我们不再面临物质匮乏,也不会因为坚持正确的主张而遭到迫害,如此幸运的我们若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张类似“躺平”之类的错误理念,那如何对得起曾经艰苦奋斗,乃至付出生命代价的革命先贤呢?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代,从一开始就走对路,做好我们的工作,过好我们的生活,一起为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贡献应有之力。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