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徐慧月 2022-01-27 15:52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不惟书籍会常读常新。近日当我从文化的视角重温了《觉醒年代》,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更加体悟到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在《觉醒年代》中,我看到了儒家传统文化对剧中人物有以下几点影响:

  一、塑造国民性格

  《觉醒年代》中的人物无论是守旧派还是革新派都有扎实的儒学功底。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家学底蕴深厚,从小接受私塾教育,六岁时就已熟读四书五经,十七岁就中了秀才;胡适也是如此,虽然他主张全盘西化,但是“理学之家”的氛围熏陶再加上传统私塾教育的启蒙,他从小走的就是传统士大夫的求仕之路,接受的就是传统文人必经的儒家教育。因此剧中的人物体现出鲜明的在儒家文化浸润下的性格,在思考中我领会到儒家文化在国民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深刻体悟到在现阶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中庸

  儒家一向推崇中庸之道,《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就是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一言以蔽之,就是学衡派所主张的“无偏无党,不激不随”。

  剧中蔡元培校长对待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所采取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态度很明显地体现了这点。当时社会思想激荡、派别层出,风头正盛的新文化学派和相对落后的守旧派都有相当一部分追随者,作为北大校长,在两派之间如何取舍是蔡元培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蔡元培秉持中庸的观点认为各个派别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学术论争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教授选聘上蔡元培抛开派别成见,以才择人,为北大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当守旧、革新两派凑在一起时,常常会因见解不同发生争吵,蔡元培往往会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岔开话题或者终止论争,以免伤到教授们之间的和气。陈独秀刚被聘任为北大文科学长时就与辜鸿铭产生口角,相约会后继续辩论,蔡元培立即与陈独秀单独谈话为由防止两人单独会面矛盾升级;陈独秀的观点、行事有时会偏激、冒进,蔡元培担心陈独秀的人身安全,便劝说陈独秀:“斗争是必须的,但是也要注意,没必要当堂吉诃德嘛”;新青年内部到后期也开始有所分化,胡适认为文人应“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新青年》成为政治斗争的阵地,而陈、李等人则认为只靠思想启蒙救不了中国,坚持斗争才能唤醒更多的民众。几人往往争至面红耳赤、不欢而散,蔡元培常常从中协调。

  当前网络世界尤其是“饭圈”存在的动辄“互撕”的现象,就是部分群众缺乏中庸和包容导致的。在西方文化的侵袭下,很多人认为中庸就是“和稀泥”,因此过分强调个性、鼓吹言论自由。传统文化的缺失让他们难以理解“过犹不及”“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道理,只肯坚持自己的观点,拒绝兼容并蓄,遇到见解不同的人就肆意攻击甚至辱骂,极大地破坏了和谐的社会风气,也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完善,因此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中庸和正、忠恕宽容的儒家传统文化仍有其积极意义。

  (二)风骨

  《觉醒年代》中的人物大部分风骨凛然,令人钦佩不已。林纾是“顽固”的保守派,对以陈独秀为首的新青年派“数典忘祖、败坏国伦”的行为痛心疾首。但当他的学生提出要对陈独秀、蔡元培进行人身攻击,以打倒新青年派时,林纾非常生气,认为“文化之争堂堂正正,如此下作,非士之所为”,拂袖而去。辜鸿铭、刘师培、黄侃与新青年派也是一向不和,当有人试图借他们的手攻击陈独秀、蔡元培以瓦解五四运动时,他们同样断然拒绝。陈独秀宁愿被捕,入狱三个月也不向反动政府妥协。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讲求品节、血性、风骨是儒家一以贯之的准则,新时代对我们仍有警示意义。那些被国外势力腐蚀渗透了的间谍,被金钱和权势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辜负了祖国的培养。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这种背党叛国的举动,原因之一就在于缺少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自我要求太低。

  (三)坦诚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是指君子处事明达坦诚。这在《觉醒年代》中也多有体现。

  鲁迅曾这样形容陈独秀:“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夸赞陈独秀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从不搞阴谋诡计。对《新青年》所倡导的“打倒孔家店”口号非常不满的刘师培给蔡元培校长写了一封信,并且当着陈独秀的面当众宣读,表达自己要与陈独秀战斗到底的决心。而且刘师培与陈独秀虽然立场不同,但一直相互尊重,在陈独秀被捕时,还立马站出来发声,积极营救。这就是君子坦荡荡的体现。

  这两年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作“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令人发笑的同时也不禁引人思考,在物质文明发达的现在,是否人们过度汲汲于富贵名利,而多了些“套路”,少了些“真诚”呢。当人与人之间缺少了坦诚,势必造成社会群体之间的防备、猜忌与冷漠,对建立和谐社会是极为不利的。弘扬传统文化,重拾坦荡意义重大。

  二、砥砺爱国之情

  儒家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的最终目的是要治国、平天下。儒家这种先公后私、大公无私、先国后家的集体主义倾向催生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在《觉醒年代》中突出体现在五四运动上。作为战胜国,西方列强为了自身利益竟要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而北洋政府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居然不顾民心所向,授意谈判人员签字,举国上下一片愤慨,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各界人士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展开斗争,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绝签字。各校学生组建联合组织,上街游行示威、进行爱国演说;文人学者埋头苦写,不顾自身安危,以激切之笔痛斥当局、直陈民愿。学生郭心刚一夜白头、呕心吐血,献出了宝贵生命;陈独秀稳坐监狱“研究室”三个月以明已志;此外李大钊深入劳苦大众,广泛调查研究,寻找出路;易白沙行刺徐世昌未果,投江自杀;陈延年、陈乔年满戴镣铐,镗过血泊,英勇就义……另外在英国教授克莱德被辞退一事演变为外交事件后,辜鸿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抛却派别之见,把北大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联手谈判……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砥砺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才能使广大青年人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促进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就是自省,善于自我反思是儒家一以贯之的美好品德,要求人们经常反省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辨察、剖析其中的善恶是非,开展自我批评并进行自我修正,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识水平。

  陈独秀从日本归国后称要“二十年不谈政治”,专心做思想启蒙以开民智。然而在更深入体察社情后,他认识到想要改造社会光靠思想启蒙远远不够,便承认自己以前的坚持有些不切实际,及时调整;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钱玄同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一文中,较为激进地提出废汉字、用西文的主张,引起学界一片哗然,攻击四起。在几经辩论后,钱玄同的态度也不再过于决绝,钱玄同没有一味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在经过自我反思和反复斟酌后提出了改良的想法。陈延年、陈乔年曾是互助论和无政府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认为只有靠互助的本能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反对暴力革命。排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向他们极力推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证实信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陈乔年带领一众信仰互助论的学生组成了工读互助小组,与家庭脱离经济关系,共同劳动、互相帮助。但是互助小组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就失败了。此次失败以及赴法留学后的所见所闻促使他们不断反思,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直至为信仰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学会反思,经常自省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一味固执己见不但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近年来常常看到父母与儿女争吵乃至决裂的新闻,令人唏嘘不已。我认为这种悲剧背后的根源就在于双方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自我反省。这样的后果就是双方离心离德,越行越远。不仅在家庭中,在工作中更是如此,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想想自己的错处,不断改正错误、弥补不足、自我提升,才能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觉醒年代》作为一部大制作,在选角、剧情、布景各个方面都非常精良,给我们观众呈上了一份视觉盛宴和思想风暴。当今中国同样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名“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青年,首先我应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提高政治站位。其次我应当熟读经典,深入了解、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传播者、普及者、发扬者。另外我要以优秀传统道德约束自己,正所谓“欲正人先正己”,正像一个舞者,如果自己弯腰驼背,又如何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如何要求学生保持优美的仪态呢?做一个合格的示范者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最后,我要提高业务能力和行动水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儒学中心使命在肩、责重泰山,虽然我们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但是应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崇高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多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把自己打造成工作上的多面手,认真履行职责、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为儒学中心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