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

——观《觉醒年代》有感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苏羽 2022-01-24 16:29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一群在中国历史转折点上不断寻路、不断革命、不断追求真理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形象,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燃情年代。在观剧过程中,我也仿佛穿越了时空,跟随着他们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而又诗意隽永的年代,看到了属于中国青年的力量。

  我的视线被剧情拉回到了一百年前——中国那个地裂权分、民不聊生的年代。这个满目疮痍、举步维艰、尚未觉醒的国家,这些身世飘荡、饱受欺残、还未开化的百姓迫切地需要人来拯救,于是那些百年前的先贤们,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应运而生。

  剧一开篇,出现了一位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中年人,谁又能想到这竟是那个在以往影视剧中组织工农游行、向群众发表演讲的陈独秀先生。至此,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看出此剧不同的历史叙事,它所展现的是不一样的历史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全然不是以往主旋律剧脸谱化的单一方式,而是展现出了人物性情的多元化。《觉醒年代》既有琐碎日常的人间烟火气,又有家国天下的慷慨激昂处。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周恩来、毛泽东、蔡元培......《觉醒年代》将这些我们在历史书常常见到的人物鲜活地带到我们面前,而在这其中,我第一次了解到陈独秀先生的儿子陈乔年和陈延年。“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他们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壮丽,给我带来了莫大的震撼。陈独秀先生早年离家求学,与两个儿子相处甚少,但是毫不妨碍兄弟俩自立自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一九一五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延乔二人一起来到上海读书,一九一九年,又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陈延年逐渐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回国后,二人又积极投身革命。一九二七年六月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妄图逼供对他用尽酷刑,但陈延年始终保持钢铁般的意志宁死不屈,最后被残忍地杀害,时年仅29岁。一九二八年,乔年亦不幸被捕,他牺牲时只有26岁。行刑前,陈乔年对狱友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在烽火年代,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陈延年、陈乔年一样的英雄儿女上下求索、一心报国才挺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年少的他们为了追求真理一往无前,让同样属于青年的我受到了强烈的感召。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先生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青年之觉醒,正在于能够省悟人生价值与意义,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出的号召正是我们当代青年应当实现的人生价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儒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的一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会在现在以及未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为传承和弘扬优秀儒家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想以鲁迅先生在《热风》中的一句话来告诫勉励自己: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