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思想富矿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董月媛 2022-01-22 17:47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觉醒年代》这部剧真实接地气,几乎重现了伟人们在那个时代的原貌。热血青年敢立潮头,启迪民智,心向人民,心系国家,在黑暗中摸索,在各种方法中尝试,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剧中新旧文化的碰撞精彩绝伦,在倡导文化自信的当下,儒家文化醇厚绵长,就是我们取用不竭的思想富矿。
敢立潮头,启迪民智。陈独秀先生创立《新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共同发出时代最强音,激励国人。陈独秀和钱玄同相约陶然亭的场景,雪中相会,古曲相伴,把酒言欢,相逢恨晚,文人的风骨、担当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都是杂志主编、大学教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小恩惠,而是以天下为己任,敢立潮头,探寻救国图强的道路,做时代的脊梁。
心向人民,心系国家。“让我们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这是26岁的陈乔年被押走行刑前,留给狱友的一句话。各位志士先贤奔走呼号,四处寻找治病救人的良药,经过多番尝试摸索,最终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当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它像一条红线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串联起来。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聚焦新要求、新矛盾,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时刻认清“我是谁”、铭记“为了谁”、明确“依靠谁”,将人民群众的冷暖始终系在心上。在前行中更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主动走进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站稳群众立场,学会群众思维,最终实现群众利益。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向剧中的青年一样,心中既激情澎湃,又永恒追求真理,善于捕捉思想碰撞的火花,在工作中开拓创新,以朝气蓬勃、自信自立的昂扬精神,迎接未来的挑战。
传统文化,醇厚绵长。在那个变革的年代,矛盾同样体现在方方面面,胡适先生留美返国,西装革履写着白话诗,但却娶了父母之命的小脚女人。文化也是一样,新旧文化碰撞激烈,难怪毛泽东要离京时,问陈先生真的要推翻旧文化吗。陈独秀答的很辩证,不是因为旧文化一无是处,而是它阻碍了新文化的发展,所以要打倒旧文化。当年先辈们所倡导的新文化启迪民智、普及教育,已经散播在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倡导文化自信的当下,儒家文化醇厚绵长,两千多年来,像基因一样深植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里。作为一名《孔子研究》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坚定地走着我们选择的道路,传播发挥好优秀的传统文化。
编辑:杨廷廷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