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学史增信 学史力行

——《觉醒年代》观后感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王盛宇 2022-01-21 17:30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同婴孩分娩必经十月怀胎一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其艰难的过程,值得我们细致重温。《觉醒年代》应运而生,首次全景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路线图和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的历史画卷。

  《觉醒年代》独具匠心

  《觉醒年代》在内容编排上独具匠心,将“觉醒”与“寻路”这两大时代主题紧密融合在在广阔的历史场景中,其时间线是从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创建这六年的时间,将“觉醒”在艰苦的探索,在激烈的碰撞,在面向世界的鉴别比较中逐步实现的历程娓娓道来。

  《觉醒年代》令人感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望百年党史,这是一部党与人民血肉相连、鱼水同乐的亲情史,更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发展的奋斗史。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乘风破浪的新时代,在多个重要的关头,党员先辈都毅然扛起时代重担,成为“最可爱的人”——“南陈北李”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奔走呼号,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焦裕禄、杨善洲等时代模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沧桑百年路,为民是初心。通过观看《觉醒年代》中的历史,再联系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我最大的感悟是:一百年过去了,无论是百年前摆渡嘉兴红船追寻光明的船夫,还是百年后领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乘风破浪的舵手,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觉醒年代》使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不仅要求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而且要求全党同志从党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自觉涵养家国精神。这为我们今后的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在新时代,我们要像先辈那样担起这一代人的使命,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一方面,我们再日常工作中要“讲好党的故事”,深挖红色资源,积极参与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借助多种媒介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精神归属。另一方面,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用自身示范感染和培养群体的家国情怀,在“工作”和“生活”两个战场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生根发芽,以期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的一员,我希望在推动儒学国际交流的工作中也要恰当结合相应的党史知识,扎实开展中共党史的国际传播与友好交流,让“马克思”与“孔夫子”携起手来建立中国良好的文化形象,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为“文化强国”事业添砖加瓦。党史学习教育永远在路上,我们只有“以党史滋养青春之我”,才能“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