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吾辈之青春,创中国之盛世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陈晓彤 2022-01-20 10:25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觉醒年代》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让我真实的感受并了解了那段只要想起便会肃然起敬的历史。距离第一次看完《觉醒年代》已经过去半年的时间,但想到剧中诸多情节,仍会不自觉思考,如若我出生在那个年代,有没有先辈们那样敢于突破世俗寻求真理的勇气?答案是未知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此有一些思考。
发展前进关键在铭记
二十世纪初,我们国家对外需要抵抗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对内需要面对军阀的割据混战,国家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后世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相关书籍和影视记录来了解那个年代,但文字和影视化的表达或许会不可避免地限制一些表达,但我们骨子里流淌的中华儿女的血液又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觉醒年代》里有很多那个年代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有因上街游行被警察暴力逮捕拷打的学生;有只能和公鸡拜堂成亲的年幼女孩,有因军阀割据而带着孙子四处逃难的爷爷......这些只是描述了冰山一角,那个年代,无数人民都在经历着这样那样的苦难。
今天的中国已经足够强大,绝不会让人民再次陷入极端痛苦的境地。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梦。但在如此美好的生活下,我们不能忘记先烈是如何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浴血奋战的,先烈陈延年在监狱经历酷刑时曾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他们为我们抵挡了苦难,却没能享受今天的幸福、感受祖国的强大。我们在享受如今的美好生活时不能忘记先辈们付出的鲜血与生命。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化自信关键在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树立文化自信必然要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更要树立党带领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20世纪初,国家经历一系列的暴乱后,包括钱玄同在内的几位人士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旧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而旧传统文化的根源在于汉字。所以他们主张废除一切旧文化、废除汉字。此举遭到很多有识之士的反对,正如辜鸿铭先生所说:“我的辫子在头上,你们的辫子在心中。”不可否认,在封建旧社会的确存在相当多的旧文化陋习,例如三从四德、女孩裹脚等陋习必须彻底废除。可是发展真的意味着抛弃一切旧文化,一味创新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们对中华文化应该秉持的理念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当代,我们穿上轻便的衣服、留着各种新潮的发型、省去了很多繁琐的礼仪,但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仍然要有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自信,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才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能够进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工作让我很惊喜,但我也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要把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仅要提高国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更要让世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已经在各地建立了诸多孔子学堂,通过这一平台将孔子文化发扬光大,我们自身也要加强对孔子文化、儒家文化的热爱,加深对孔子文化、儒家文化的了解。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以吾辈之青春,创中国之盛世
看完《觉醒年代》,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以吾辈之青春,创中国之盛世。”这样一句话,或许是被陈延年、邓中夏等先辈们继往开来、敢于为革命事业奉献生命的精神所感动,抑或是真的读懂了今天国之盛世的来之不易,这句话在我脑海中久久无法消散。我无数次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作为刚刚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人,我和我们究竟可以做什么?
做一名合格的文化推广者。即做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者,虽然我们刚刚进入岗位,对中心的很多工作都不够熟悉,但我们也应该树立中心主人翁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学会发散思维,学习相关条例。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推广儒家文化的方式方法并付诸实践。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区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味推崇、盲目迷信,要学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用与社会主义新时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做一名有抱负的追光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辈们的责任是探索振兴中华民族的道路,我们这一代人青年人的责任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追光者”这个词是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我们每个人好像都是平凡的,但又好像总可以散发出一点光亮,鼓舞自己和他人一往无前去追寻梦想。回顾中华民族的觉醒年代,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诸多优秀青年敢于追寻心中的光,同时也愿意做漫长黑夜里照亮他人的光。在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时代赋予了我们美好的使命,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似乎不再需要像先辈那样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国家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追寻心中真理,做一个追光者,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