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觉醒年代》观后感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崔晓倩 2022-01-19 15:18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最近重温了电视剧《觉醒年代》,感慨良多、深受鼓舞
该剧再现了一百年前,无数青年志士救亡图存、艰辛探索的激情岁月,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其中,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为唤醒百年沉睡的旧中国,建立青春之中华而到处奔走、舍身投入的英勇;也有辜鸿铭、蔡元培、胡适等人为振兴优秀的传统文化,办好教育、启迪民智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回望这段历史,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重大的事件是五四运动。习近平总书记说,“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我理解,这就是一次彻底而深刻的觉醒,一群先进青年觉醒,带动了人民觉醒、国家觉醒、民族觉醒,并以觉醒后的顽强拼搏和接续奋斗,开辟了光明广阔的中国道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百年前,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而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身处“两个大局”的深刻变革中,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辈青年更要在自我觉醒、自我革命、自我实现,激扬青春、砥砺奋斗,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奉献力量。
有幸进入儒学中心工作,浸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中,占据学习与成长的有利条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成好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发挥好“时代晴雨表”的作用。
一是要练就干事创业的本领。要做好工作,想干事是前提。我们现在正是风华正茂、思维活跃的年纪,要胸有志向、心有追求。想干事,就要磨砺本领,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带着虚心和勤奋的态度积极投入到中心的工作。儒学中心承担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职责,可谓“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这就更需要我们抓紧学习、火速成长,以山东省委打造“四个高地”、“五个一”建设要求为方向,不断学习总结,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文章,迅速练就干事创业的本领。
二是要磨练勇担重任的韧劲。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儒学中心刚刚成立不久,面临很多软硬件方面的困难,应该说也是在经受“考验”的特殊时期,这时期最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挥一技之长,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做好本职工作;需要青年人甘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需要青年人发挥敢想敢干的特长,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用新的形式、新的方式传播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青年人坚持艰苦奋斗,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越是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畏艰难,勇担重任。
三是要培养谦谦君子的品格。电视剧中,辜鸿铭曾经说,“我们中国人,思想、性格有很多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促使我们团结、向前、奋起反抗,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迎来了新生活。最近在通读《论语》,发现《论语》中对君子的论述有一百多条,归结起来,也是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善良、有理想、具备集体思想和行重于言的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成才,成为圣人。作为儒学中心的一员,定要时刻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温润如玉,言出必行。
四是要沉淀学思相济的精神。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每一项工作作为学习的最佳课堂,不断向领导前辈请教、向同事们学习、从实践中总结,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不断增强做好宣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做到学思结合,才能不断进步,用能力素质的“先进性”提升履职尽责的“真本事”,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心”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是与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青年一代,也是与儒学中心同心同力、共同奋斗的新鲜血液,时代需要我们乘势而上,中心需要我们勇担重任。相信只要立足平凡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学会奉献、在青春里不断成长,定能做到与中心共进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实践探索,实现构建大宣传大传播的工作格局,打造出世界儒学普及推广的新高地。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