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以史为鉴开新局 不忘初心履使命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杨波 2022-01-19 10:19

  【编者按】这是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他们的使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国家复兴之大业,他们将继承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奋斗年华。

  前不久,在观看央视《觉醒年代》之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观后感,读来让人很有启发和收获。现选择部分观后感录登于此,基本保持作品原貌,以期批评指正。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一百年前真理之光划破漫漫长夜,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经沧桑、饱经雨雪。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恢弘又细腻的视角生动再现了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历史轴卷,深刻诠释了我党成立的艰辛历程。该剧以1915年的《青年杂志》的编办,以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认识到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建党的历史。在这饱经沧桑、栉风沐雨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志青年。他们为了真理而奔走,为了人民幸福而反抗,为了党的成立而奋斗。“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剧中展现的每一个人既是平凡的普通人,又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是忧国忧民的李大钊、不怕牺牲的夏明翰、弃医从文的鲁迅......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前仆后继,为一百年后的青年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

  在当时如同黑夜的社会大环境中,新制度屡战屡败,旧制度反复抬头,甚至连温饱与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无数仁人志士却能为了寻找光明而奔走疾呼、视死如归,这是令我震撼和钦佩的。一百年后的今天虽然没有了战火的威胁,但是一百年前青年们身上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第一,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精神上不能缺“钙”,有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支柱。党能够取得胜利,克服重重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正是因为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李大钊站在绞刑架下仍然慷慨讲演: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夏明翰在刑场上奋笔写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陈延年就义前宁死不跪,被乱刀砍死,壮烈牺牲。陈乔年在临刑前对他的狱友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革命先烈精神之光照亮胜利之路、感动民众之心、成就伟大事业,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作为青年的我们也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笃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坚强信心,坚信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主义“好”。

  第二,青年要矢志艰苦奋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一百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在复杂的困难面前从没有退缩过,在艰苦的斗争中从没有放弃过,在严酷的刑具之前从没有畏惧过,直至壮烈牺牲,他始终坚持为了人民而奋斗,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陈延年、陈乔年在生活艰难,只能啃发霉的窝窝头和喝凉水时,依然为革命的事业奋斗。细数那些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倾听那些砥砺奋进的负重足音,重拾那些奋发图强的青春梦想,猛然发现,五四精神已经烙印在一代又一代是的中国青年身上。今天的我们,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又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水当击三千里”,作为青年的我们要把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矢志艰苦奋斗,依靠奋斗实现人生理想和民族复兴。要勤学善思,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要善于思考,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练就过硬本领。要担当责任,使命呼唤担当,青年引领未来,今天的青年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征程中,埋首本职工作实干、甘于到基层一线苦干、大胆创新创业敢干、勤学善思巧干,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自告奋勇、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尽应尽之责、为应有之为。要不懈奋斗,不畏前路艰辛、不畏路途曲折、不畏长路漫漫,始终保持一颗奋斗的心,用汗水浇灌理想的花朵、用双脚走稳前行的道路、用双手绘就成功的蓝图,创造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的奇迹。

  第三,青年要勇于乐业奉献。奔涌向前的时代洪流,离不开一朵朵浪花的聚合融入。激荡人心的宏伟蓝图,也离不开一个个平凡身影的默默耕耘。1921年,一群青年志士担当时代重任,燃起希望之火;“五四运动”中,无数中国青年主动投身历史洪流,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他们为了党为了人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年轻的生命。在和平年代,依然涌现了大批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40多年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36年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我国的脱贫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已经开启,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就在脚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立足本职工作,发挥青年人思想活、见识广、能力强、专业精的特长品质,与同志们携手跨“雪山”、过“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习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的历史方位,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敢的肩负起时代责任、历史使命,无私奉献、奋发有为,踊跃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壮丽的奋斗之歌。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