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古人之论学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Mohamed Ahmed Saad Ahmed Obied (马坚) 2024-09-14 15:0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常常复习,不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吗?中国传统文化对学习这件乐事十分重视,甚至《论语·学而》以之开篇。仔细研究古人关于学习的名言,就能发现,这些名言已经说透了学习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学习。《礼记·学记》有言,“人不学,不知道”,将学习看作了解生活的方式。《诫子书》中指出“非学无以广才”,将学习视为人增长才干的唯一途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充分体现出读书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读书入仕是最高尚、最能够出人头地的事业。

  对于何时学习、学到何时以及如何学习,古人也均有论及。首先,关于何时学习古人认为早上是读书最好的时辰,如“一天之计在于晨”,且从幼年就要开始学习,因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那么学到什么时候呢?“活到老,学到老”是家喻户晓的谚语,“学无止境”,学习没有终点。但是要注意,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歇,因为“学如水逆行舟,不进则退”,“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二程集》。学习上是没有不进而不退者!中国古人也教我们勤奋学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要夜以继日、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地学。要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黑发青春时耗费光阴,白发年衰时便徒有后悔了!

  此外,古人还认为,不应独自一人闷头学习而不交朋友,因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要营造适合学习环境的“芝兰之室”,不然就要像孟母一样为环境而“三迁”。

  那么,学习过程该当如何?《礼记·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学习的同时,也要常常请教他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学习的时候要有老师,但“学无常师”,老师不是固定的一个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哪怕是一起行走的三个人中,也必定有可以与之学习的人。

  “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请教询问以后,就要认真思考,即为“慎思”,因为,“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学习、思考之后,应当实践,即为“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从书上学到的知识总会不够完善,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亲自实践。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朱熹的“论轻重,行为重”,均诸如此理。

  总之,“古人学问无余力”,中国古人的论学之理透彻深奥,谈论学习的意义、地位、环境、启蒙、态度方方面面,强调学习中提问、思考、实践的重要性。

  (作者:Mohamed Ahmed Saad Ahmed Obied (马坚)  国籍:埃及)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