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德不孤,必有邻” 青岛上海路小学观《论语》公开课有感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9-07-11 10:01

青岛市上海路小学

  青岛市上海路小学创立于1920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多年来,上海路小学坚持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着“素质优秀、发展特长”的办学特色,通过音、体、美活动的开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高尚情操,设有一些列课外活动小组,如:音乐活动小组、体育训练队、美术小组、工艺小组、书法小组等……。这些活动小组先后在省、市、区竞赛中获奖,并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和音乐人才。不仅如此,近年来,上海路小学大力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树德育人,成风化人,在一系列文化活动中培育着学生的“文化自信”。

  “知之,乐之,好之……”7月6日,2019孔子学堂暑期名师公开课第一堂《论语》课圆满节课,青岛上海路小学的孩子们跟随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走进“德不孤,必有邻”的《论语》世界,感受经典魅力,写下了一篇篇精彩体悟、感悟……

  杜彬豪:孔子的学堂大不同 他不布置作业 也不考试

作者:杜彬豪 指导教师:胡婷

  纪晓涵:“君子和而不同” 让我活学活用


作者:纪晓涵 指导教师:胡婷

  马景铄: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也要是一名有好品德的人


作者:马景铄 指导教师:胡婷

  肖睿潼:孔子是谦虚、以理服人的圣人


作者:肖睿潼 指导教师:胡婷

  赵晨皓:读《论语》 让我学会持之以恒


作者:赵晨皓

  董珈邑:读《论语》 让我坚定理想

《论语里的人生智慧——船的力量在帆桨,人的力量在理想》

  孔夫子说过:“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志向对人生的重要性,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与方向。

  即使到了今天,理想的话题也不过时,甚至注入了新的内容与生命。

  住在洛杉矶的汉森,在他的少年时代过着穷困的生活,但是他一直有着当大学教授的理想。他的妈妈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她却对自己儿子的理想嗤之以鼻,觉得他应该去当个理发师,因为每个人都有头发,而且会一直长,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一定需要理发师。可是汉森很固执,不但没有抛弃自己的理想反而更加努力。

  在接受了五年大学教育之后,汉森顺利的当上了老师,得到了他认为很满意的薪水——年薪6000美元,但是他的妈妈并不满意,她认为,当了理发师汉森可以挣更多的钱而且不需要浪费五年时间受教育。

  汉森没有气馁,他坚信理想使他更加努力上进,终有一天会实现。最终经过不懈的努力,汉森实现了少年时代的理想,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

  我认为,凡是世界上一切使人生有价值的事物都离不开我们的理想,得感谢那些理想,还有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绩的人们。

  有理想的人会永远奋斗不已,孜孜以求,比如研究无线电报的马可尼,发明汽车的史蒂芬森,还有那些带领我们从平庸的生活中发现非凡的作家,诗人,伟大的莎士比亚等等。

  人们把自己的理想努力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世界的种种希望,哈佛·约翰创立哈佛大学的时候只有几百美元,耶鲁大学的初期,书籍的数量少的可怜,然而,什么也阻止不了他们的理想,一路向上的展望,最终,理想成真,这真是件伟大的事情!

  所以,让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而努力吧,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插上理想的翅膀,遨游知识的海洋,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董珈邑 指导教师:佟妍

  刘朝辉:藏文仲的故事 让我感同身受

《孔子学堂——论语里的人生智慧》

  今天,我兴高采烈的打开孔子网,收看论语里的人生智慧。我通过这一节目,深刻理解了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的真谛,充分体会到了孔子的“近者悦,远着来”的力量,我更充分认识到孔子提倡的“知之,乐之,好之”重要意义……这次为我们授课的是傅佩荣老师。他讲的娓娓动听,滔滔不绝,让我不禁沦陷于其中。老师首先讲的是论语中的《孟子·尽心上》篇。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问答者,有私淑艾者。它的意思是:学生在不懂的时候,你一教,这就是时雨化之者,帮助学生完成德行,就是成德者,让学生的人才条件可以表现出来的,就叫达财者,像你问我答这一形式的就叫问答者……

  紧接着,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医者叫藏文仲别人都说他十分聪慧。在他的家里,养了一只乌龟,他为了让乌龟高兴,短柱刻成了山,把梁上刻上了海藻,但是,他并不那人对动物没有多少的了解,但是,看他的做法其实并不特别明智……老师刚讲完故事后。我就想,这说的不就是我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里养了一只乌龟。因为我对所有事情都怀有好奇心,所以我把我们吃的熟肉。分给乌龟吃,就这样让他一天一天的吃,但是没过多久,这只乌龟就死了。看来呀,我跟这位医者。是一样的呢。

  听完这一节课,我真是受益匪浅。

作者:刘朝辉 指导教师:佟妍

  孙福禄:孔子,是大学问家

《<论语里的人生智慧>观后感》

  有幸观看了论语里的人生智慧,觉得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里,仍然那么实用,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一种纯粹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对当今时代的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在为人、为政、治学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心灵所向往的那种理想追求。读论语让人感觉视野开阔、豁达开朗、风清气正,充满智慧。现就孔子关于治学方面的论述,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学”,而且谦虚地说自己都没有做到“学而不厌”。他还特别提倡互相学习的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乐”,是与朋友相互学习,研讨之乐,是增长学识之乐。最可贵的是孔子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他肯定了学生孔圉“不耻下问”其实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强调温习的重要。孔子的时代,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所以不仅有温习,还有实习,要实际操作。“默而识之”,强调了“识”,即记住,只有记住才谈得上掌握巩固。“温故而知新”,温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固然为了“识”,为了掌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不要忘记“知新”,只有有了新体会,新发现,才达到了“温故”文章提出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不断地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才能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温故知新”闪烁着辩论思想的火花。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不可偏废一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是大学问家,一生勤奋治学。他总结出丰富的治学经验,传延百世。做学问自然以“学”为中心,然而不能忽略“习”“温故”“问”“思”等。他指出“温故”与“知新”,“学”与“思”的相互依存关系,非常可贵。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要“学而不厌”。越是大学问家越能感受到知识汪洋无际,孔子就是这样的大学问家。其实学习《论语》的过程,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与自己的毛病习气作斗争的过程。通过学习,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的缺点,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哲学,古为今用,学以致用,为自己积淀成功的人生。

作者:孙福禄 指导教师:佟妍

  贾世博:孔子,是大学问家

  7月6日,我观看了视频《论语》中经典的为人处事之道,深入分析了其中的至理名言,并从学习,做人,做事三个方面来看《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原则,感到受益匪浅。

作者:贾世博

  2019孔子学堂暑期名师公开课课程表: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