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深挖文化资源 为经济社会发展献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2018-12-03 10:59
2018年国庆假期,中外游客在山东曲阜的尼山圣境参观游览。 曲阜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深挖厚重的儒家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树立文化品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献力。
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曲阜GDP从1978年的1.5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17年的450.35亿元,增长296倍;人均GDP从1978年的301元增长到2017年的6.87万元,增长228倍。
今年国庆假期里,孩子们到曲阜尼山圣境感受儒家文化魅力。 曲阜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文旅融合撬动社会发展
文化是推动曲阜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曲阜经济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呈现相互交织、互相促进的特征,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发凸显。通过兴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举办文化产业活动、成立文化集团、兴办国学机构等举措,曲阜将独具特色的孔子文化特色资源发扬光大,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曲阜经济发展搭建新平台”,中共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表示,曲阜以文化为招牌,大力发展旅游业,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孔子故里游、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等大型活动,打造拜圣习儒休学之旅、孔子圣迹体验之旅、中华成人礼之旅等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
据统计,今年国庆期间,曲阜“三孔”日接待游客数量超10万人次;尼山圣境推出“礼敬先师”“大学之道”“手读论语”三大体验式游览、情景式学习、互动式探索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万余人次。
曲阜还实现了文化与教育、科技、建筑业和对外交流的跨界融合,2006年率先发起“孔子修学游”“孔子六艺城”“快乐学六艺”等文化项目,10多年来,全市累计接待修学游团队21万个,参加修学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同时,发展创意旅游产品、文化创意动漫等新兴产业,推动园林古建、三孔古建等古建企业走出去,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实现文化与对外交流融合。
图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曲阜校园的课堂。 曲阜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文化产业兴盛促经济转型
曲阜也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用新时代的历史观挖掘和彰显孔子文化特色,突出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会展演艺、文物复仿、古玩交易、园林古建、孔府菜餐饮等特色产业。
刘东波介绍说,借助文化产业,曲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结合,如以建设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为载体,结合区域内文化资源禀赋,培植一批规模大、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和集团,构建文化经济发展新格局,还兼顾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需求,遴选出对投资者有足够吸引力的文化项目,将曲阜的文化品牌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
曲阜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家风。 曲阜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2017年,曲阜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1亿元,各类文化企业近1000家,涉及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文化艺术品、古建筑设计创意等产业。现有尼山砚、楷木雕、三孔碑帖、祭孔乐舞等孔子文化特色产品达300余种。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拉动曲阜的经济快速发展,也推进社会文明水平提升。结合深厚的儒家文化和农耕文化底蕴,曲阜用家风、家训营造和谐氛围,组织写家训、晒家风活动,吸引2万余个家庭参与。“忠孝”“德行”“勤俭”“治学”等传统理念融入社会教化和民众日常生活中。
图为曲阜举行学童启蒙开笔礼仪式。 曲阜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此外,通过深入实施儒学工程,曲阜将儒学深入至街道、乡村、学校、企业,村村建立“孔子学堂”,实现百姓儒学全覆盖,并连续五年成功举办“百姓儒学节”,超过25万人次参与祭孔文化活动,9万余人次进行经典诵读,49万人次参加文明礼仪大培训,儒学走入寻常百姓家。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带动下,曲阜形成了勤俭、仁孝、诚信、和谐的社会风尚,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被誉为“孔子故里的农村版‘小法庭’”的“和为贵”调解室,同样汲取了儒家文化精髓。目前,曲阜在12个街镇,457个行政村和民生部门广泛建立“和为贵”调解室431家,共调解矛盾纠纷4000多起,调解成功率98%,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