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改革开放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文明网作者: 2018-10-18 09:30

  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而且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独特而宏大的,其成就之辉煌,令世人所瞩目。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治国理政智慧走向世界,共谋人类和平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丰富而博大,其中“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为政以德”的执政理念、“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等,都是国家治理的历史智慧和政治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是“和合”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即在人际间倡导和谐、在国际间倡导和平。无论是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间的交往,还是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我们始终坚守“协和万邦”的和平理念。从古至今,无论是历史上开辟的欧亚丝绸之路,还是当下谋求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见证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巨大魅力,彰显“和合”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国理政智慧展现给世界,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共谋人类和平发展。
  改革开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伦理道德观念走向世界,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理念如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漫长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的主要支撑。仁义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仁”常被儒家视为“全德”。“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仁爱观念,提倡尊重人、热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其根本宗旨和基本要求是以爱己之心爱人、利人、助人。再有,我国传统义利观中“兴天下利,利济苍生”兴天下万民之利的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最积极、最具光彩的部分。这些曾经培育了世世代代中国人民尊德重义、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不但在中国历史上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而且对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仍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的就是一种大爱,就是中华传统美德“仁”的呈现,“义”的彰显,也就是仁义礼智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倡导的经济上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与中华传统美德“兴天下利,利济苍生”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辩证地统一起来,其根本旨意是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与实现自身利益的辩证统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在秉承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正义、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无私仁义、建设全球美丽家园的责任道义,从人类发展的远景出发,维护人类共同利益。
  改革开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神价值追求走向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仅是解决国内问题的参照和资源,更是人类文明共同走向未来的根本途径。中国通过举办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节、大型对外文化援助项目等多种渠道,将“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等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传播至全世界,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同,为人类实践提供思想镜鉴,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提供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外文明发展历史表明,中华民族一贯秉持这些精神价值理念,与世界各国人民及其文化作沟通对话,并在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个性与魅力,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