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小知识】丧家之犬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7-05-19 17:29

  “重走夫子路”一行人即将到达郑州新郑,当年孔子匆匆逃来郑国,还曾在这里被形容成“丧家之犬”。

  该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曾在郑国和弟子走散,独自站在东门东张西望,不知所从。有路人告诉正寻找孔子的子贡:“东门有一个人,长得很奇怪,站在那里就像丧家之犬。”子贡到东门一看,果然是孔子。子贡将路人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大笑:“相貌是最不重要的。不过说我像丧家之犬,真形象啊,真形象!”此时孔子,已年近花甲。

  无家可归的狗?——《世家》和《家语》都说孔子欣然接受了“丧家之狗”的称谓,《外传》甚至载孔子不敢当和唯独辞“丧家之狗”的称谓:“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顾望无人。(丘)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丘何敢乎!”丧事人家无暇照看狗,所以狗环顾四周,无人理会,因而很失意。礼崩乐坏、王道凌迟之际,人们属意孔子,希望他能救世,正如仪封人所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在孔子看来,“丧家之狗”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写照,是一种褒义和善意的比喻;凄凄惶惶无家可归的人,很有可能安贫乐道、志高识远,可谓是现实世界的“丧家之狗”。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