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子博物馆 探秘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货币
来源:新华网作者: 2021-05-20 14:33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货币放大展示。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由孔子博物馆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丝路遗珍—古丝绸之路上的货币》在孔子博物馆开展。
展览共分为三大版块:一是中原王朝货币,二是古代西域地方货币,三是丝路古国货币。以丝绸之路中段西域为交汇点全面涵盖了历史时期古丝路沿途各王朝和城邦国发行的多种多样货币,时间跨度上下有数千年;材质有金、银、铜、锡、合金等多种材质;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形状共1400余枚。
丝绸之路,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贸易通道,曾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之路,对古代中国、印度、伊朗以及亚洲腹地和地中海周围的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各类丝路货币,不仅见证了东西方之间的物质流通,也承载着文化方面的交流信息。这些千姿百态的丝路货币充分反映着不同区域的文化、民族和地域特色,而处于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中国古代货币尤其如此,可谓是不同时代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极高的收藏、欣赏及研究价值。展览将持续到8月底结束。
距今3000年左右的“海贝”,货币学家称这是中国货币的鼻祖。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秦半两”,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统一货币改革,发行圆形方孔的秦半两,至此圆形方孔钱作为中国货币的统一形制历代王朝所延续,使用了2000余年。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展厅。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王朝实行币制改革发行开元通宝钱,开创了自唐代而始延续一千多年的宝货年号时期。钱文有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崇宁通宝”,北宋徽宗赵佶以其自创的“瘦金体”亲笔御书的钱文。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古罗马戈尔迪安三世银币(公元三世纪)。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拜占庭迈克尔七世金币(公元11世纪)。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马尔瓦苏丹吉亚斯沙铜币(公元16世纪)。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杜兰尼王朝银币(公元19世纪)。新华网发(侯新建 摄)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