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都小学:把爱融入教育 培养有仁爱之心的爱都学子
来源:舜网作者:时海侠 2022-07-15 09:44
会上,吕华校长以“承中华传统文化 筑爱都仁者之仁”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从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师培养机制、教育教学成果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她表示:打造富有“两创”精神的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培养仁爱之心的爱都学子。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是民生之基,国家大计。“立德树人”观念根植于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值得深入探讨并加以弘扬。
爱都小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诵吟教学全方位融入语文、音乐、传统文化等多个学科,创设了一个体系完善、内涵深刻的校本课程,让师生们有机会与国学相遇,与经典相伴,打通了师生适性成长的渠道,同时也成为学校新时期发展的切入点和生长点。
优化校园环境 建设浸润体验式育人环境
爱都小学是市中区最美的学校之一,依山而建,环境优美,坐落在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玉函山下。走进教学楼,记者们立马被“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所吸引。一面面高颜值文化墙、一幅幅生动画作、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这里的每一间教室和功能室都是学校空间设计与学习深度融合的产物。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就隐藏其中,让人印象深刻。
为加强环境育人作用,丰厚学校经典诵吟及传统文化底蕴,爱都小学结合多学科、选修课等课程学习,师生共同参与、自主设计、多角度地进行了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布置美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浸润学生的心灵。
爱都小学的“孔子学堂”已成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进学校项目的典范。同时,也成了学校师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孔子学堂”的负责人周静老师在开放区域创建了汉服展区、中国古典建筑研习区。遵循开放式、体验式、生成式的原则,培养学生继承与创新、独立与协作的精神,以空间育人,使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们不仅增强了文化自信,也提升了审美和生活情趣。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爱都小学打造了班级传统文化特色墙。让学生走进经典、了解经典、践行经典。另外,发挥“节气”“节日”等校本课程的作用,让经典诵吟充满仪式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情境中焕发新的生机。同时,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吟板块”,每月一期,以年级为单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教学楼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定期举办特色活动图片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传统书香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辟“古诗角”、“经典壁”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润物细无声”中将古诗文牢牢记住。
“我们的环境都是来自于孩子们平时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爱都小学校长吕华深切说道,“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种子,我们是‘一个也不少’的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给孩子们充分展示的空间,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多地了解孩子,关注孩子。”
将育人目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爱都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学习经典,文化传承”的理念为指导,提出了与学校“爱的教育”相契合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育人目标,通过一个核心(培养仁爱之心的爱都学子)、三条路径(校园、家校、实践)、七个维度(知经典、知礼乐、知天地、知万物、知圣贤、知祖先、知修身)、12个课程(论语课程、古文化课程、习礼守正课程、节气与气节课程、花儿与中国课程、先贤课程、家风课程、家族课程、孝亲课程、实践课程、红领巾志愿服务岗、研学课程)、八大行动(诵经典、兴礼乐、办讲坛、传家风、办节庆、研学游、习六艺、做君子),打造富有“两创”精神的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培养仁爱之心的爱都学子。
多年来,爱都小学的老师们一直扎扎实实地践行全课程理念。“我们做了个‘融合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吕华校长分析道,“比如中秋节,孩子们学习‘月相’的时候,老师们先讲述知识,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知识,讲完之后,低年级的孩子就用奥利奥饼干舔一舔,咬一咬,咬出来“月相”,然后再自己讲出来。在整个过程当中,有科学的,也有语文的,还有美术的,也有数学的精准性,这些方面是相融合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以致用。”
2022年,爱都小学获评“山东省首批传统文化示范校”,这离不开吕华校长多年来对学校的倾心付出,更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期待下一个学年,爱都学校更上层楼。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