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 寿光模式:软实力带来“硬”变化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宫英英 2022-03-11 10:26
寿光,既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三圣故里”。这个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也以引领风气之先站上了时代前沿,内化于心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催生了该市精神文明的“外化于行”,软实力带来了“硬”变化。
曾几何时,寿光人以自己的勇敢、勤劳和智慧开辟了中国农民走向富裕的新路子。稻菽饱腹的同时,寿光人认识到,要保持社会繁荣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从文化上发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良序善治的源泉动力,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化人、培育人、凝心聚力中的特殊作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寿光打响了软实力攻坚战。以2015年寿光市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心成立为标志,寿光走进新时代“美德山东”的先行区,书写了“美德寿光”的实践答卷,摸索出将传统文化入心入脑的“寿光模式”。
体系健全,笃行强化作为。2015年起,寿光市委组建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市15个镇(街区)、145个市直部门、975个行政村、68家大中型企业成立了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特别是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奖惩,推动了全市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热潮。
措施得力,筑牢文明底色。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好基层干部、好校长、好企业家。2018年底,寿光对全市975个村的党组织书记和妇联主席及市直机关、大中型企业分管负责人进行了培训,确保了各单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人抓、有人讲,优秀传统文化向基层纵深发展得到落实。
工作全面,践行初心使命。在全市开展传统文化普及学习、文明行为养成等“十大行动”,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市领导小组制定的《寿光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学习工作方案》《寿光市乡村普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等文件,对普及学习的时间、内容、方法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让工作有据可依,有范可循。
效果明显,崇德向善入脑。社会文明和谐的风气越来越好,一些社会问题在逐步化解,寿光市离婚率明显低于全国,群体性打架斗殴减少100%;参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队伍的人越来越多,优秀传统文化志愿者讲师团由160人,增加到700多人;婚姻辅导志愿者由80人,增加到300多人;常年活跃在城乡的志愿者达2万多人。思想境界的提升带来了诚实守信、守法经营、扶贫帮困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良性循环。
群众满意,凝聚民心民德。通过举办“道德大学堂”“饺子宴”等活动,提升了党在在群众中的威信,干部群众凝聚力更强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架起来了,真正实现了厚植为民情怀,满足群众所需、所盼,群众心情舒畅了,干部工作好做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寿光结合“身边事”,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贴心话”“百姓话”,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谱写出县域文明新篇章。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