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文明花开别样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寿光探索

来源:潍坊日报作者:刘元超 2021-02-03 14:43

  “刚忙完大棚里的农活就过来了,赶大集买点东西,顺路还能看看演出、听听戏,挺好!”寿光市孙家集街道文明大讲堂内,志愿服务队“文化人”的精彩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参加志愿服务队,既能帮助他人,还能赚取积分来兑换礼品,乡亲们的志愿积极性都很高。”洛城街道黄家庄村通过积分制发动村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实现了文明实践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近年来,寿光市整合分散的资源,城乡联动、全民参与,建强乡风文明主阵地,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文明落地生根,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潜移默化中,让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志愿服务队进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实践阵地强起来

  日前,虽然正值隆冬时节,但在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的文明大讲堂内,却是一片热闹的景象。从红歌联唱到党的理论宣讲,现场丰富多彩的活动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这是寿光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大讲堂之所以受到居民广泛欢迎,还要从街道开设“文明大集”说起。

  为了能够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为群众提供综合性、多样化、一站式服务,孙家集街道经过深入调查,在辖区内一处种有 600年古银杏树的银杏公园内开设了“文明大集”,设立了专门的宣讲区、展示区、服务区。

  “以前天气暖和时,银杏树下是宣讲的主阵地,现在天气寒冷,宣讲都转移到银杏树西侧文明实践所的文明大讲堂内进行。”孙家集街道文化站站长赵美玲说,文明实践所的钥匙就在村民手里,什么时候想来都可以。

  据了解,“文明大集”与银杏公园所在地——张家寨子村的传统集市设在同一天,农历逢二、七开集。群众在传统集市买卖物资之余,可以到“文明大集”赏字画、看演出、听讲堂……便捷有效地获得多样服务,感受文明熏陶。

  “文明大集”成为了建在百姓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站”。当初选择在银杏树下赶“文明大集”是费了不少心思的,“村民人人忙生产,很难被召集到街道上听宣讲,如果单纯念文件,大伙的热情又不高。怎么办?张家寨子村大集就在银杏广场这里,每逢大集老百姓都来,村民有事没事都喜欢到树下坐坐,这里具备很好的宣讲条件。”孙家集街道党工委书记游国勇说,“近年来,我们的文明实践所有效整合了服务阵地、队伍资源,真正推动了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到哪里。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正是寿光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度设计的理念。

  据寿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磊介绍,寿光建立市、镇(街道)和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三级架构,目前已建成1个中心、1026处基层文明实践所(站)等文明实践平台,村村设立文明实践大讲堂,整合各类资源,把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和田间地头。

  同时,寿光还组建了1200多支“庄户剧团”,投用150多处村史馆、民俗馆等村级文化场馆,建成广播喇叭村村响系统,开发“文明实践寿光云平台”和“寿光云”APP,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寿光共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10000多场次,参与干部群众、志愿者等近50万人次。潜移默化中,新思想、新风尚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

  办到群众心里去

  基层志愿服务“活起来”

  1月5日上午,在洛城街道黄家庄村村委,党支部书记黄春海和大家讨论着即将到来的寒流天气。

  “王长生家的煤可能快用完了,去给他送点吧!”黄春海刚说完,一名工作人员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几分钟后,黄五华、黄平生、黄五贤等几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就来到村委,大家把煤搬到三轮车上,很快就送到了王长生家。

  黄春海告诉记者,王长生今年71岁,他和老伴都是残疾人,家里每年过冬取暖用的煤都是村里免费提供的。见到来送煤的志愿者,王长生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志愿者不光送煤送米送油,还隔三差五来家里打扫卫生。”

  “我们当志愿者虽然都是自愿参加的,但村里并不让我们白干。”黄五华说,就像这次送煤,这属于爱心扶助,每个志愿者都能加5分。

  这些积分能干啥用?黄春海带领记者来到了村里的盛黄果蔬专业合作社。此时,恰巧志愿者杨美杰和几位志愿者一起在用文明实践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工作人员在积分兑换的红榜上登记后,杨美杰签字确认,用20积分兑换了一桶洗衣液。

  杨美杰告诉记者,她和黄五华、黄平生一样,也是黄家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她用来兑换洗衣液的 20 积分,正是她平时通过志愿服务积攒下来的。

  “参加志愿服务队,既能帮助他人,还能赚取积分来兑换礼品,乡亲们的志愿积极性都很高。”杨美杰说,积分不仅可以兑换米、面、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达到一定分值的,还可以以一定折购买村办盛黄合作社的化肥、农药、种子、棚膜等农资。

  通过积分的办法,黄家庄村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也能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黄春海告诉记者,村里还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档案,家庭总积分将作为年终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推荐评选的重要依据。另外,村里每个月还会对积分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据了解,近年来,寿光市各个街道、各个村庄都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让文明实践以最接地气、最受群众欢迎的形式呈现在干部群众身边。

  开展志愿活动,凝心聚力促发展。近年来,寿光还组织市、镇、村三级农业专家、种菜能手组建“菜农之家”“蔬菜协会”等志愿服务团队,向群众无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000多元;开展线上培训,建成山东(寿光)农村干部学院、蔬菜视频云校等平台,开发“棚管家”小程序,开设技术微课堂,录播专题指导节目16期、短视频30个,开通蔬菜生产热线,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

  目前,寿光市有2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23人获评“中国好人”、95%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寿光连续两年以全省县级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审测评,全省城乡居民评价位列第二名,实现了文明实践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一切围着需求转

  文明之灯闪烁“星成河”

  在黄家庄村文明实践互助体如火如荼推进之时,稻田镇的“整村授信”支农新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了群众急需的金融领域,让农民信用变成了“真金白银”。

  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蔬菜大棚数量超过20万个。菜农新建、改造大棚,种植、收运等均需投入大量资金。如何将农民信用变成资本是不少人思考的问题。

  在稻田镇崔岭西村“两委”办公大院门口,有一面特别的墙,墙上一排排的村民姓名后,跟着数量不等的红五星。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这是村里评选的文明信用户。崔岭西村226户,除了两户高龄老人外,其余224户全部被评定为文明信用户。

  “我孝敬老人、遵纪守法、征信良好,还是村里的种植示范户,就被评定成为AAA级文明信用户,信用贷款额度30万元。”村民崔连胜说,他家种了3个蔬菜大棚,当他想扩大种植规模为资金发愁时,正是“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帮他解了难题。

  “不用担保即可贷款,这是以前想不到的。见义勇为、注册志愿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还能加分,既弘扬了正能量,也让村里的工作有了抓手。”崔玉禄说。

  据介绍,“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由寿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地方金融监管局等7部门联合制定方案,以“文明信用户”评定为核心,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对评为“文明信用户”的村民,可发放无抵押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并享受利率优惠和增加授信额度等政策。

  寿光农商银行董事长韩奎成说,当前,寿光市已在全市975个村庄开展了整村授信,建档覆盖率达99.19%。通过验收村庄达888个,建档17.7万户,建档覆盖率达99.8%,已正式签约8.9万户,授信120.4亿元,有效破解了“无抵押、贷款难、贷款贵”等瓶颈。

  举办“最美家风”宣讲会,让家庭文明之风遍地开花;各村定期举办“敬老饺子宴”“生日宴”,引领孝老文明风尚;开展市镇村三级“先进”评选,掀起全民“美家”的热潮……

  近年来,寿光市精准把握百姓需求,不断拓展资源整合路径,将基层阵地用起来、工作力量动起来、活动开展起来,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成绩是最好的礼赞与褒奖。不久前,寿光在山东省政府通报的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考核中位列第一名。

  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说,满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是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寿光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高度融合,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深度契合,既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又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伴随着资源整合、城乡联动和全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在“蔬菜之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浸润着百姓生活,为幸福“加码”。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