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济南商河:千年古县谱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22-07-15 15:10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精神引领。近年来,文化大省山东致力于“美德山东”建设,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推动了全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发起的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题报道活动将深入山东各地,展示“美德山东”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切实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千年古县,人文荟萃。商河县古为春秋时期齐国麦丘邑,隋开皇十六年置县,因滳水流经而得名。千百年来,商河县在孔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滋养下,可谓文化璀璨,底蕴深厚,是黄河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商河县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理念,厚植历史文化、秧歌文化沃土,谱写了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新篇章,以实际行动擦亮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秧歌之乡”的金色招牌。

  赓续文脉 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商河县非遗宝库灿若星河,拥有鼓子秧歌和花鞭鼓舞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19项市级非遗项目和39项县级非遗项目,非遗保护工作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商河县并未止步于此,在活态传承上持续探索,在全县建立起常态化、系统化的非遗项目教学模式,形成一校一项、全面开花的非遗教育格局。

  “非遗传承看秧歌”。作为“鼓子秧歌之乡”,商河县历来高度重视鼓子秧歌的传承发展。“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会扭一扭。”商河县县委书记袁长奎说道,可以说,鼓子秧歌是遍布整个商河县的传统民间舞蹈,全县516个村居,鼓子秧歌活跃村占比达80%以上,各类非遗活动站点超过200处,鼓子秧歌已成为烙印在商河县人民基因里的舞蹈艺术。

  近年来,商河县为推动商河鼓子秧歌传承发展,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早在2008年,商河县就将鼓子秧歌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并创新性编写鼓子秧歌教材,编排鼓子秧歌课间操,组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克圣在内的30余名非遗传承人深入各个学校传播鼓子秧歌、花棍舞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到了2022年,已有60余所学校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累计培训学生10万余人,中小学校已成为全县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

  “咚、咚、咚……”在铿锵激烈的鼓乐指挥下,队列规范,舞姿舒展,伞、鼓、棒、花,各大角色各显神通,令人振奋。表演者是济南市新技术应用学校鼓子秧歌队的成员,这群青春洋溢的少年吸收商河鼓子秧歌各家流派之经典而自成一家,展现了鼓子秧歌飘逸自然与气势磅礴的双重美感。

  该校是商河县“非遗进校园”的优秀实践案例之一,鼓子秧歌在该校的“履历”可谓十分丰富。北京民族剧院、山东省第七届文博会、2018年山东省百万老年人打太极业务骨干展示活动、国家非遗春节联欢晚会……各大舞台都留下了济南市新技术应用学校鼓子秧歌队的身影。

  “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商河县探索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新模式,培养青少年当好鼓子秧歌的守护者、传承者,真正实现了非遗的“有效传承”,为商河软实力提升唱响“新声”。

  文旅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商河样板”


  厚植文化底蕴,赋能经济发展。商河县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深化农文旅融合力度,把文化作为桥梁纽带,推动文旅产业开创新局面,不断挖掘、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实现以文促商,以商促文的良好循环。

  孟庄铺村便是商河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实例。孟庄铺村,因亚圣孟子第五十九代大宗户次孙始居于此而得名。孟子文化的深厚底蕴世代浸润着孟庄铺村村民,该村围绕孟子文化打造村庄特色,建设了孟子书院。书院集讲学、研究、藏书、礼祀活动和政德教育为一体,担负着孟子“继往圣,开来学”的历史使命,是一处传统文化综合体、时代文明新地标。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书院里传来稚童朗朗的诵读声,声音来自书院内的习儒馆,身着汉服的孩子们端坐于书桌前,手捧竹简,朗读《弟子规》,书香阵阵中育学子儒雅风范,让学生感受儒家教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传统文化之美。

  在孟子书院东侧建有2400平方米政德教育基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孟子经典名句为核心,辅以孟子“仁政”、“仁廉公勤”、“传承”和“孟子家训”等景观小品,“仁廉公勤”官箴碑也矗立于此,现已经成为“两孟”政德教育的现场教学点。

  “现如今,我们村环境好、产业多、文化浓,大家也跟着受益。”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近年来,孟子书院举办多场传习儒家传统礼仪为主题的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国学教育,传习儒家礼祀,宣扬孟子和儒家文化,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链条,也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提升当代党员干部的政德素养贡献力量,展现了商河县传承文明薪火、培塑时代新风的文化传承理念,助力商河文化软实力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教育强县  深耕文化“两创”焕新颜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商河县教育和体育局历来重视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将其融入学校课程。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切实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启智润心,立德树人,以实际行动落实“教育强县”战略。

  每学期初,商河县教体局都将“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安排部署,不定期请专家做特色引领。各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由校长负总责,亲自抓落实,不断学习先进经验,调整方案,改进方法,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序进行。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犹如春风化雨,为学校带来勃勃生机。各学校注重打造以“传统经典”为主题的文化环境,把经典诵读融入课程,让诵读和节气、节日、习俗融合,利用晨间早读、午练、出队(排队放学)、入班(课间操列队回教室)等可利用的时间进行诵读,让经典浸润学生心灵。

  “三年小成,五年大成”。一系列扎实措施助力“教育强县”开花结果,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据商河县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商河高考本科上线率77.03%、一本上线率37.02%,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5.62个百分点和16.32个百分点。

  商河县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生动实践,让全县向上向善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孔子学堂也在此扎根落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伴随着论语的朗朗读书声,7月9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为商河县新航实验学校等五所学校举行“孔子学堂”授牌仪式,此次授牌活动将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助推学校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商河县的普及与推广,让“两创”落地生根,助力文化强县、教育强县建设。

  从“千年古县”到打好文化强县攻坚战,文化已成为商河县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商河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在路上,全方位塑造县域文化软实力,谱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