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夫子之音 养浩然之气
——唐蔚芝先生吟诵传习群传习经验略谈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杜亚群 2019-08-30 12:58
摘要 唐蔚芝先生吟诵传习群由“无锡国专”毕业生、“唐调”传人陈以鸿先生、萧善芗先生担任顾问,以学习和传播国学大师唐蔚芝先生的“唐调”吟诵为宗旨,吸收有志于学习、传播“唐调”吟诵的各界人士(基础教育教师优先)为学员。经过一年实践,传习群传调初见成效。此文重点介绍了唐蔚芝先生吟诵传习群传习经验:其一,线上分解细化模吟,扎实掌握读文法。利用打卡程序分解模吟,化整为零;导、练、评相结合,确保模吟质量;运用技术,分析音声,攻克模吟难点。其二,线下发挥骨干力量,校内校外大力推广。其三不定期集中交流,增强传习群凝聚力。
关键词 唐调;读文法;传习
作者 杜亚群,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上海市市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楹联学会会员,教育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先进个人,国学大赛特级辅导员,上海市2015年“中华古诗词大赛”百强,多次荣获区格律诗词大赛一等奖。2015年,在刘德隆老师的引领下,加入唐文治调吟诵传承人培养计划,同年7月随刘老师参加第三届中华吟诵周交流活动。其后,开始向唐文治亲授弟子陈以鸿先生、萧善芗先生求教,潜心研习唐蔚芝先生读文法。2018年6月,与须强、窦广娟两位老师共同创建“唐蔚芝先生吟诵传习群”。2018年12月,凭借“唐调”,以上海市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中华经典吟诵大会展演,荣获“全国十佳吟诵传习人”称号。
“唐调”全称“唐蔚芝先生读文法”,是中国众多吟诵调中的一种。它是唐文治(蔚芝)先生受桐城派传人吴挚甫启发,以桐城派“因声求气”理论和曾国藩“古文四象”学说为基础,结合文体分类,经不断研究实践,融会贯通后创造出的一种新颖独特的古诗文吟诵调。其调情韵充沛,富有气势和音乐性,有特殊的尾调,风格别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善学古文者争相效法,风靡一时,成为江南一大吟诵流派。
唐蔚芝先生吟诵传习群成立于2018年6月,是一个纯公益性质的学习“唐调”吟诵的微信群吟诵社。传习群由“无锡国专”毕业生、“唐调”传人陈以鸿先生、萧善芗先生担任顾问,以学习和传播国学大师唐蔚芝先生的“唐调”吟诵为宗旨,吸收有志于学习、传播“唐调”吟诵的各界人士(基础教育教师优先)为学员,由须强、窦广娟、杜亚群3位老师共同负责社内日常管理工作。
建群之初,议事组就拟定了严格的群规,要求学员坚持模吟,积极参与活动,并承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传播“唐调”,培养后人,但决不能收费办班,不能以“唐调”谋取私利。近百名来自上海、广东、浙江、北京、贵州、黑龙江、新疆、青海等10余省市的吟诵爱好者,满怀对唐夫子的崇敬之情,对承继绝学的热忱之心,汇集于微信群共习唐调,其中不乏吟诵圈内的教学名师,以及广东省惠州市吟诵协会会长、太仓市吟诵学会会长、义乌市吟诵协会会长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推广者。学员们不论是否接触过唐调,进群后皆以唐蔚芝先生原声吟诵录音及其弟子钱仲联、范敬宜、陈以鸿、萧善芗先生的吟诵录音为学习范本,日日模吟,勤练不辍,经过一年刻苦习练,今已初见成效。
在此,特将我们的传习经验略作总结,与同好分享。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指正。
一、线上分解细化模吟,扎实掌握读文法
唐蔚芝先生吟诵传习群的主阵地为微信群,线上模吟是学员们的必修日课。
读文不同于诗词吟诵,“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之类的吟诵规则难以简单套用在文言文吟诵上。读文讲究的是文气。按唐文治亲授弟子陈以鸿先生所言,“文气”无关乎平仄问题,准确把握文章结构、长短句法,准确传情达意才是关键。读文,要读出文气,必须建立在精熟文本的基础上。唐文治先生论读文云:
“学者读文,务以精熟背诵,不差一字为主。其要法,每读一文,先以三十遍为度。前十遍,求其线索之所在,划分段落,最为重要;次十遍,求其命意之所在,有虚意,有实意,有旁意,有正意,有言中之意,有言外之意;再十遍,考其声音,以求其神气,细玩其长短疾徐抑扬顿挫之致。三十遍后,自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虽读百遍而不厌矣。”(唐文治,《国文经纬贯通大义》,文史哲出版社)
传习群学员小则十来岁,大则五六十岁,年龄相差甚大;学员学历,有中专、大专,有本科、硕士,也有博士,教育程度不一。如何让大家顺利模吟,并在开口练习体悟中,逐步达到“同频共振”?议事组老师讨论后决定细化模吟,降低读文门槛,借助网络小程序,辅以文本导读,提高模吟效率。
图1
(一)分解模吟,化整为零
传习教学采取1+2的模式开展,即:1个微信群+2个打卡程序(图1)。微信大群用来学习研讨,答疑解惑,它与打卡分解练习协同使用,把学习内容化整为零,使学员能够循序渐进地学好唐蔚芝先生读文法。每学完一篇文章,学员提交通读音频到微信群,相互评点学习。
打卡程序分为两种:
1.精读打卡,集体精练读文法
以《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2017数字修复版》中9篇文言文作为精练模吟范本,根据文章难易程度,调整为如下模学顺序:
唐蔚芝先生读欧阳修《秋声赋》
唐蔚芝先生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唐蔚芝先生读欧阳修《丰乐亭记》
唐蔚芝先生读范仲淹《岳阳楼记》
唐蔚芝先生读诸葛亮《前出师表》
唐蔚芝先生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蔚芝先生读欧阳修《泷冈阡表》
唐蔚芝先生读李华《吊古战场文》(上)
唐蔚芝先生读李华《吊古战场文》(下)
唐蔚芝先生读《史记·屈原列传》(上)
唐蔚芝先生读《史记·屈原列传》(下)
2.其二,泛读打卡,学员自习诗词吟诵调
我们把《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2017数字修复版》中非文言文的篇目(《诗经》《楚辞》、古体诗、词)植入泛读打卡程序,供学有余力的学员自我研习:
唐蔚芝先生读《诗经·鸨羽》
唐蔚芝先生读《诗经·卷阿》
唐蔚芝先生读《诗经·常棣》
唐蔚芝先生读《诗经·谷风》
唐蔚芝先生读《诗经·伐木》
唐蔚芝先生读屈原《楚辞·九歌·湘君》
唐蔚芝先生读苏轼《水调歌头》
唐蔚芝先生读岳飞《满江红》
唐蔚芝先生读唐若钦公《迎春诗》《送春诗》
打卡程序中添加相应的题解、注释,以助学员正确理解诗意。学员自我模学完这些诗歌后,我们又在打卡程序中新增了唐调第一代传人的《诗经》《楚辞》吟诵篇目,作为进阶模吟教材。
精练篇目,每一篇根据篇幅长短,分解为8—15小段练习。每一小段的分解模吟,根据难易程度,循环模习1—3天,继而,再将几小段串联通读,循环往复,巩固强化,再接着模吟下一小段。以此类推。学员只需坚持跟读,就能顺利模学完全篇,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图2)。
每一条分解模吟控制在30秒左右,并以5遍复读的形式磨耳朵。遇到模糊不清之处,则附以0.5或0.75倍速的音频作参考。在音频之后附上音“声曲折龙吟图”图示(由小学员吴海瑢绘制,图3),呈现唐老夫子音声的高低走向,起伏变化,把音声特点具象化,帮助学员快速把准调子,模吟到位。
(二)导、练、评相结合,确保模吟质量
传习群的学员基本上都是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学习。为减轻学员学习负担,我们在模吟过程中,特别在打卡程序中添加了导读环节,从网络与书籍中精选参考资料,帮助学员尽快扫除文言文字词障碍,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层次脉络,理解文章思想感情,为其开口准确模吟打下基础。
图2
图3 《伶官传序》首段“声曲折龙吟图”图示
有了导读环节,学员们在模吟中,就更能体会老夫子读文中音声里所包含的意义,模吟出的味道也日渐接近老夫子,由此,大大提升打卡的积极性和信心。
随着传习群队伍不断壮大,加入模吟学习的学员日益增多,打卡次数已逾四千三百,评点工作量与日俱增。为确保模吟质量,保持学员打卡的积极性,传习群议事组适时挑选出优秀学员,请他们担任点评师,按日轮值,协助点评打卡作业。此举不仅为优秀学员们提供了快速提升的机会,同时激发了其他学员的模学兴致,更形成了学员之间切磋互进的学友关系(图4)。
气生于情,情宣于气,气合于神,神传于情”(唐文治著,张靖伟整理,《唐文治国学演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我们在“唐蔚芝先生传习群”不断在模学中,领悟老夫子的读文法十六字诀。大家共同师法老夫子,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在一遍又一遍的模吟和听评中,逐步破解老夫子原声中的读文密码,每有会意,便欣然分享。学员们纷纷被浓厚的模吟氛围所感染,他们由衷感叹:“这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一个学习群,满耳浩然之声!每打完卡必听一听老师们的吟诵。”
(三)运用技术,分析音声,攻克模吟难点
我们传习群通过模吟,不但引导学员扎实掌握了唐蔚芝先生读文法要领,还解决了老夫子原声中模糊不清、错漏等问题。
图4
例如,《岳阳楼记》原声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其中“把酒临风”模糊难辨,听上去重复了两遍,且两遍调子高低也有所不同,模吟时不知如何取舍(图5、图6)。
图5
用声音软件处理,剪去多余部分,重新整合,使音声变得清晰流畅,学员据此就可以顺利模吟了。
图6
至于错漏之处,我们则借鉴第一代传人读法,根据文气走向,弥补纠正老夫子原声中漏读错读的问题。以《秋声赋》最后一段为例,老夫子读文为: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缺: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漏读“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我们参考陈以鸿先生的读法,绘制出如下“声曲折龙吟图”图示(图7),帮助学员通读完篇:
图7 声曲折龙吟图
作为传习群顾问,两位老先生总会热情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予悉心的指导和示范,使少走弯路和岔路。
例如,在模吟《岳阳楼记》时,因原声杂音过多,多处不清晰,有学员不知其中“何哉”“乐耶”有没有尾调?具体该如何处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综合两位老先生的看法,我们认为可以有3种读法:
1.不加尾调(依范敬宜先生快读法)
2.用拖腔,读2161(参照《秋声赋》中“风雨骤至”的处理法)
3.用典型尾调,读21615
又如,《送李愿归盘谷序》末段,老夫子音频只到“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其后“歌曰”内容一字未录。根据歌曰的文体特点,萧善芗先生用楚辞的读法读,陈以鸿先生用诗经的读法读,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本。
二、线下发挥骨干力量,校内校外大力推广
唐蔚芝先生吟诵传习群意在培养“唐调”一线师资力量,传承推广“唐调”。而群内基础教师也确实在尽力践行承诺,他们一边努力模吟老夫子原声,一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广“唐调”。
群主须强老师开发的“清吟雅诵古诗文”培训课程被立项为上海市第四轮教师培训共享课程。该课程旨在为基础教育培养一批粗通传统吟诵的语文教师,使其将“唐调”等传统吟诵元素融入到语文古诗文教育和经典诵读活动中去,传承中华绝学,弘扬民族精神,提升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让“传统吟诵”早日回归校园,回到课堂(图8)。
图8 传习群骨干教师,如窦广娟、杜亚群、张红鹰、唐凤鸣、王虎、王兵等老师均在课堂上、社团内传承唐调,开设相关吟诵课程,教授学生《诗经》《楚辞》与古文吟诵,积极探索“唐调”教学的有效途径。老师们或走进社区,或与图书馆合作开设公益讲座,让广大市民和少儿有机会了解“唐调”,领略“唐调”魅力。郑红祥、黄浩等老师也利用网络优势,在各自的微信群内积极传播“唐调”(图9)。
图9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惠州市吟诵协会自2011年起,就在胡谭珠会长的引领下,不断加强吟诵推广力度,不仅把学习“唐调”作为会员吟诵文言文的必修课,还专门邀请朱立侠博士指导会员系统研学“唐调”经典篇目。唐蔚芝先生吟诵传习群建群后,胡会长就热情推荐了一些优秀教师进群研修,余小香、李小瑜、叶小敏、黄乙峰等老师迅速成为传习群的中坚力量,在群内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有了广东省惠州市吟诵协会老师们的鼎力协助,传习群内金石之声,此起彼伏,学习气氛愈加浓厚。
三、不定期集中交流,增强传习群凝聚力
除了线上的日常吟诵学习,传习群在线下还进行不定期的集中交流。
我们结伴拜访“唐调”传人陈以鸿先生和萧善芗先生,聆听老先生们的指导和点拨。老先生们充分肯定了我们的研习成果,并谆谆教导我们:学习“唐调”,不但要悉心聆听唐夫子的原声录音,细心揣摩其规律和特点,更要学习唐夫子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有了两位老先生的鼎力支持和热情鼓励,传习群对传承传播“唐调”充满信心!传习群成立以来,学员先后参加了“唐调流声吟月圆”的中秋吟诵活动、“唐调吟诵古诗文交流研讨”“2018年宁波慈城中华吟诵大会”等大型活动。我们的“唐调”吟诵给吟友们留下深刻印象,吸引了众多同好加入团队共学。在“2018年中华经典吟诵大会”上,杜亚群老师凭借“唐调”以上海地区最高分入围全国展演,一举荣获“全国十佳吟诵传习人”称号。
“学原汁原味的吟诵调,传中国特色的读书腔”。我们认为,“唐调”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有志于学习“唐调”吟诵的爱好者,应多听多读多模仿,学得认真,练得扎实,要学得像、读得好,才有可能举一反三。同时,我们认为,传统吟诵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而是一种朴素的读书方式、教学方法。我们在传习过程中,应力求通过吟诵表达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情感,不断提高“唐调”吟诵水平。最为重要的是,应通过读文法涵养性情,修养人格,养本心正直之气,传夫子高尚精神品质。这才是传习读文法的根本。我们团队全体同仁愿意为此不断实践,不懈努力!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