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吟诵教学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孙仕琰 2019-08-30 13:51

摘要  2016年,我校被评选为临沂市第一批“语文吟诵教学实践试点校”。笔者作为我校吟诵工作的负责人开始了对国学吟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南怀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那么如何才能不亡掉“自己的根本文化”呢?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一步步地去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吟诵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而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但正像曾国藩所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吟诵回归课堂的意义深远,为了学生们更好的发展,为了中国伟大传统文化的传承。笔者相信,只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认真学习,细心观察,活学活用。就一定可以让吟诵教学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  吟诵;教学;课堂研究

作者  孙仕琰,山东临沂沂南县孙祖镇中心小学,二级教师。

2016年,我校被评选为临沂市第一批“语文吟诵教学实践试点校”。笔者作为我校吟诵工作的负责人开始了对国学吟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那么如何才能不亡掉“自己的根本文化”呢?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一步步地去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

两年多的摸索与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语文吟诵读书法对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积累古诗词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但在我校所处的偏远山区中想要推广吟诵法却又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的吟诵教学之路显得尤为迫切。徐建顺教授曾对中小学的吟诵教学提出过几点建议,徐教授认为吟诵教学是一种以声音为主要手段、诉诸感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而吟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声音深入理解并切身感受诗文的含义,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滋润。吟诵教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个别教学为主,共学研讨为辅,其教学过程应是教师点拨,学生自学的一个反复过程。而吟诵的推广应该是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为此,笔者结合农村教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感悟,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实现吟诵教学的前提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传统的读书方法基本失传。但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都普遍重视。在入学之前,一年级学生绝大部分都接受了大量的学前教育。对于《三字经》等蒙学教材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接触,朗诵法先入为主,导致其无法改变已有的知识框架,接受新的读书方法。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学习方法,如果突然使用吟诵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先拉近学生与吟诵的距离,逐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在低年级尝试以诵读教学为先导,因为诵读法和西方的朗诵法比较接近,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小,而且诵读时加入字的长短变化之后学生读起来也更加有兴趣。

比如在《金木水火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将课文抄写到黑板上,标记出长短符号,然后给带着学生一起读。并且在范读和领读的过程中,根据长短符号,加入相应的手势教授学生诵读的方法。在几天的教学尝试之后,发现学生对于诵读的掌握一日千里,现在学生已经不需要笔者的提示,就可以完全按照长短符号进行诵读。在潜移默化中,一年级学生对于吟诵的兴趣大大提升。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考虑到其已有的基础在诵读法为先导的基础上,从三年级开始加入吟诵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声音理解并感受诗文的含义。但这样并不足以激发中高年级学生们的兴趣,中高年级的学生需要更直接的激励方式!于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了大量的经典吟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吟诵活动中来,比如在清明节举行的“诗画清明”主题诵读活动,就鼓励学生用吟诵与绘画结合的形式来体会诗的韵味,展现自己的才艺。在端午节举行的“共吟明月”活动中,又鼓励学生以短视频的形式和父母长辈共吟一首诗,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不但学习了吟诵,并且与家长增进了感情,更让吟诵慢慢走近了千家万户

另外,尝试改变了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再仅仅按照成绩评价学生,更多的将侧重点放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上。结合我校的“乐雅”文化,将学生的评价细化为8项:乐学、乐思、乐善、乐群、雅文、雅仪、雅行、雅趣。学生必须将八项标准全部达标才能获得“乐雅好少年”荣誉称号。而吟诵就属于8项中的“雅文”体系。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吟诵,都要学好吟诵。最终,在各种活动和评价的激励下,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吟诵的兴趣逐渐高涨,为吟诵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推动吟诵教学的关键

吟诵法作为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读书法和教学法,由于历史原因几近失传,吟诵这种几千年的老方法我们一线教师眼中却成了一种新兴事物。对于怎么教吟诵,成了摆在面前又一道难关。徐教授说吟诵教学是以个别教学为主,共学研讨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我校现有的班级班额较大,实现四五十个学生的个别教学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个别教学改为个别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品性等标准分成五到六个小组,每到上课时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与指导。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指导,又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效果很好。而这种分组学习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小舞台,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各方面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凑在一起之后自然形成了一股小组内的凝聚力,教师通过适当的点拨鼓励之后,充分激发了小组内部的创造力和学习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吟诵教学的整体发展。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问题,发现这种方法在低年级和部分高年级是不适用的。低年级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年龄小,个性鲜明,导致教师在教学时经常无法分组,或者分好组之后发现成员需要不断的调整,影响教学效率。而高年级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完全没有基础,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抗拒吟诵,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多次研讨交流,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针对低年级出现的问题,放弃了个别组教学,改为统一的课堂吟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自由分组,相互展示,一到两学年的时间逐渐形成稳定的小组。而针对高年级,直接抛弃了课堂上的吟诵教学,把喜欢吟诵的学生集中到社团中去,在课堂上则完全按照之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终,经过两年多的适应和调整,吟诵教学已经在我校全面铺开。我校也形成了低年级统一学习,中年级分组积累,高年级分组提高的系统发展体系。

三、社团的建立是促进吟诵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吟诵教学的发展过程中,社团是不可缺少的一大手段,组建一个成功的吟诵团对于整个学校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但社团如何构成、如何活动、如何规范,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在经过了多次讨论之后,我校于2016年底成立了校吟诵团。在吟诵团的构成上主要以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为主体。这样的人员构成主要考虑到中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于吟诵可以更快地掌握,对于一些表演节目的表演也可以更快地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对社团工作的初期展开以及宣传都是相当有利的,并且其中的三四年级学生可以在之后的社团活动中充当引路人和主力军,对于吟诵团今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初期的吟诵团主要以吟诵的基础学习为主,辅以一定的艺术表演节目的排练。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训练,在2017年的六一文艺汇演时,我校吟诵团的精彩表演取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认可。社团的发展,不仅推进了教学的发展,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吟诵的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良好的社会反响也为我校吟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动力。

两年多以来,我校的吟诵教学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慢慢地成长为一棵小树,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现有的教学方法为基础,继续总结开拓出一条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将会结合我校实际开始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国学教育校本教材,并以此为契机,结合我校“乐雅”教育,着手建立起有着自身特色的国学校园。正如徐教授所说“吟诵教学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实践,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就是成人,就是把儿童教育成一个好人。”而如何将儿童教育成一个好人,将是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要解决的又一道难题。

总而言之,吟诵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而所面对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但正像曾国藩所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吟诵回归课堂的意义深远,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了我国伟大传统文化的传承。笔者相信,只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认真学习,细心观察,活学活用。就一定可以让吟诵教学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