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诵词学传统 博古通今继传承
——浅议小学经典诵读的做法及突破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张玲玲 2019-08-30 13:39
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魅力不减,吟诗诵词学传统,博古通今继传承。经典诵读,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小学阶段是经典启蒙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做好经典诵读教学,更容易有突破性的成效。作为小学教师,作为学生经典诵读的领路人,我们精编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古诗文诵读教材,让学生日日诵读,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中做到了多诵熟读,营造浓厚的经典氛围;润物入微,用传统美德浸润心田;吟诗诵词,用系列活动巩固提升经典诵读的硕果。在经典诵读中,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情感得到共鸣,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 经典;诵读;学生;传统文化
作者 张玲玲,女,山东东营市海河小学,二级教师,东营市优秀班主任,东营市教学能手,东营市综合实践活动青年骨干教师。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诗词歌赋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历经千年岁月的涤荡而魅力不减的优秀诗文,的确可以成为岁月积淀的“经典”。吟诵经典,可以学习古老文化的瑰宝;吟诵经典,可以博古通今;吟诵经典,可以继往开来。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由此可见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趁着童年记忆的黄金时期就做好经典诵读的启蒙,将来会一生受益无穷。那么,作为学生经典诵读领路人,应该做些什么呢?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吟诗诵词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做到博古通今?这个课题众说纷纭,却殊途同归,因为经典诵读的关键还是在读、在思、在悟、在用。现在笔者就结合教学经验浅谈一点做法和突破。
一、多诵熟读:经典诵读氛围浓
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诗》),可见,经典诵读的习惯就应该从少年时期养成。少年时期读书的重要性毋庸多论,多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中养德行、学做人。众多周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习的氛围至关重要。那怎样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经典诵读兴趣呢?
(一)做法
主要的做法有:
1.精编教材进校园
经典诵读一定要系统性,要有序列的计划。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天一点,明天一句,可能会错失把学生带进经典大门的机会,甚至会损害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因此,本着对优秀传统文化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中国传统经典的内容,精选了上至先秦、下至晚清的一些名句佳段,既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启蒙经典,又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韵律名篇,还有《诗经》《论语》《老子》等思想精髓、更有诗词歌赋等文化瑰宝。精编教材进校园,经典诵读的教学有计划有目的,相应的评价体系有指向有实效,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为学生创造了浓厚的经典诵读的氛围。
2.经典诗文日日诵
知之味、食之髓,经典诗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同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千遍诵读学生可能会有一千种不同的领悟。因此,在做好学生诵读教学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让学生与经典诗文为伴,日日诵读、天天接触。每天清晨,学生的诵读声余音不绝,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每每走过学校教室的走廊,都能看到唐诗宋词的踪影,能够领略千古贤文的风采;每每听到回荡在校园里的广播,都能捕捉到诗词韵律,都能接触到经典要义。学生在日日诵读中,慢慢明白了经典诗文的意思,慢慢理解了经典文化的要义,慢慢领悟了经典传承的魅力。
在学生的日日诵读中,学校变成了浓厚经典氛围的乐园,在经典诗文的天天接触中,学生成为了涵养深厚的君子。诵读的成效可谓斐然:
(二)成效
1.见多识广视野阔
经典诵读把学生带进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天地,传统文化向学生开启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这里有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塞外的大漠风光,有乡村山野的田园之乐,有繁华遍地的闹市街景,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怡然自得,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的温暖,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思念。从传统诗文中,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学生可以足不出户知天下,纵览上下通古今。
2.情感共鸣热情火
传统文化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至情至圣的境界。学生在饱读诗书中了解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博览群书中明白民生至上的道理,在情感共鸣中了解诗人文人的赤诚之心。思乡之情、悼亡之情,壮志凌云之才、怀才不遇之志都在经典中抒写到淋漓尽致。学生读其文、知其义,自然也练就了一颗火热的心,一颗能理解沟通、针砭是非的心,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有情有义,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永葆一颗至纯的心,胜不骄、败不馁,顺境中不狂妄自大,逆境中不妄自菲薄。
3.日积月累涵养多
吟诵经典,吟的是一日复一日里坚持,诵的是长年累月中的情怀。日积月累中,经典的诵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涵养,一种生活里的情调。吟诵经典的人,能在看到日出时想起“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能在看到明月时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能在看到雪景时脱口而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日日诵读,可以让学生有知识的沉淀、品德的提升。吟诗诵词中,学生会积累许多民族文化的瑰宝,成为知识渊博的学士,学生会涵养民族文化的精神,成为德行兼备的君子。
二、润物入微:传统美德润心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真正的润人心田的春雨是细润的,经典文化也同样。真正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还需要细致入微的功夫。在日日诵读中,传统美德在学生的心中悄然植根。
(一)经典中传承民族气质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仁义礼智信的世界,有孝德恭敬专注的品质,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这些精神的瑰宝都能在诵读中入耳、入心,渗入学生的血脉、骨髓直至学生的生命之中,让学生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传承,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经典中习得美好品质
青少年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极其关键。思想品德培养的目的,在于净化人们的心灵,在于提升人们的觉悟。作为教师,致力于从小培养学生你谦我让的文明之道,培养学生造福社会的鸿才大智,培养学生顾全大局的全局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坚忍不拔的品格。而先哲们的风范、经典中的智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形成美好的品质。
(三)经典中形成人格体系
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学生的品质、塑造着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性格发展形成了深层次的心理积淀。学生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养成了正确的人格气质观。
三、吟诗诵词:系列活动硕果丰
活动是学生成长的载体,经典诵读也结合活动开展,系列活动熏陶了学生的人格情操、积淀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才能。
(一)以班级为伍,推进经典诵读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重视班级的力量,让每一个教学班都行走在经典的路上,就有了各个教学班结伴同行的队伍……各班级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多样,有亲子共读、同学赛读、表演读、配乐读以及在游戏中背诵等多种方式。学校每年都举办班级古诗文诵读比赛,班级自己也时有诵读活动,像“新年诗文会”“古诗擂台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诵读活动更加深入,让经典诵读更加切实有效。
(二)与经典为伴,打造书香校园
校园是学生心灵的净土,校园就该弥漫着书香。经典的启迪和熏陶,会让书香更加浓郁。在致力于让学生吟诗诵词的同时,还推行“与经典为伴”书香校园活动,让学生在读经典中品读到经典的乐趣,体会到经典的魅力,从而爱书、爱传统文化、爱中华民族,从而学会读书的方法,学会经典的积累。在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中,学生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从书中汲取了经典的营养和智慧,从书中传承了传统的涵养和品格。
(三)借活动为媒,展现诵读硕果
借助经典诗文的契机可以开展的活动有很多,像端午节诗词大赛、快乐六一诗词汇、金秋十月颂祖国、中秋月明诗串联、迎新年诗文会等。这些活动既是对经典的重温,也是对诵读硕果的展示。在展示中,学生更能得到经典的熏陶,体会到经典的魅力,更有对经典的兴趣,甚至奠定学生一生学习经典的基础。
吟诗诵词学传统,博古通今继传承。经典的魅力经久不衰,传统的文化传承不败。做好经典诵读,让学生在吟诵经典中,积累博古通今的渊博知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精魄。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2-3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5:34-37.
[3]张本义:吟诵拾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编辑:李晓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