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传统孝文化的创新
来源:理论观察作者:马丹 2017-05-09 1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之后,“中国梦”不断丰富、发展,由全民族的美好愿景,发展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众多,其中尤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最为深刻,而中华文化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又建立在传统孝文化之上。因此,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影响深远。
一、传统孝文化的辩证审视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的,都具有两面性。传统孝文化也不例外,其无论是在具体内容,还是意义作用上也都具有两面性。
(一)传统孝文化的精华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孝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连接着个人、家庭、社会,深刻的影响了并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孝文化的精华,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流传至今,对个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传统孝文化强调子辈对父辈有物质、精神赡养的义务。即不仅要尽己所能满足老人对于物质生活的需要,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心、尊敬老人,给予其心理上的关怀,对于其过失应反复婉言给予劝谏,就是要使其身心愉悦、安度晚年。父母给子女以生命,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珍爱生命也是孝。子女继承父母的精神意志、立身处世之道,使得其思想得以传承、发展,也是孝。子女由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到忠于国家,由孝亲到爱国,这是孝的升华。
在生产力低下的传统社会,长者以其拥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成为年轻人敬重的对象,社会上便形成了敬老的社会风尚。晚辈向长辈学习,敬重长辈,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传统孝文化中光耀门楣、移孝于忠,虽然是宗法制的产物,但今天仍然有一定了现实意识。传统孝文化以为家族挣得荣誉为责任。家族成员通过自身努力考取功名、效忠君主为家族争光,同时也客观的为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思想的源头所在。
(二)傳统孝文化的糟粕
传统孝文化随着文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历经千年,难免会存在消极性。其消极性主要是封建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我国传统孝文化强调子辈对父辈的单向反哺。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于双向模式的记载。如:《莱根谭》中有“父慈子孝,合当如此”。但这并未成为主流模式。尤其到了宋朝,单向反哺的极致愚忠愚孝大量涌现。在这种老年本位社会中,老者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地位,独断专行,忽视子辈的人格独立。这样的社会沉着稳重,但却老气横秋,缺乏民主、法制和创造力。这种代代相传的单向反哺,深刻的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格。国人的稳重踏实来自于此,但固步自封、缺乏创新也来自于此。
传统孝文化移孝于忠,强调绝对忠于君主,当忠君和孝亲产生矛盾时,忠君就是最大的孝亲。这一思想,虽巩固了君主专制,但也束缚了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从汉代起,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正式确立,宋代时发展为愚孝,甚至出现了郭巨埋儿孝母这样的孝行典范。足见,封建统治者利用质朴的孝心,进行愚民统治。愚孝不仅表现在孝感动天、迷信神化孝道上,还表现在厚葬久哀上。厚葬久哀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使子辈长期沉浸在悲痛中无心他事,不仅伤心而且伤身,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开展。这一民俗至今依然影响深远,造成了重死轻生的孝道观念。人们往往在老人生前疏于照顾、缺乏心理关爱,却在其故去后铺张浪费大搞形式孝心,孝给活人看,以此换心安。愚孝还表现在子女对父母言听计从,父子相隐中。传统社会子女没有独立人格,父母具有绝对权威,不得对父母存有异议,即使父母有触犯法律的行为也要为其隐瞒,封建政府也会给予理解、支持。这一点,严重的影响了中国的法制进程。
二、传统孝文化的与时俱进
中国梦,概况的讲,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民族对复兴强盛的追求,是中国对和平发展的承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离不开传统孝文化的现代化;传统孝文化的发展,新孝道文化的建立也离不开中国梦支撑。
(一)新孝道文化内涵
所谓新孝道文化,是相对于传统孝文化而言的。结合传统孝文化的辩证分析,吸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剔除、改造其糟粕,并吸收国外相关优秀理念,结合时代特点,笔者认为新孝道文化包含以下内容:
1.家庭中的孝文化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首先,现代社会是民主、法制的社会。家庭中的孝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理念之上。新孝道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模式,即古人所讲的父慈子孝。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父母对子女具有教育其成人成才的义务,同时也要尊重子女的意愿,给予其发言权与自主权,把其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而并非是父母的附属品。这样不仅能使亲子关系融洽,还有利于培养子女独立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不仅有利于民族性格的重塑,而且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第二,在赡养父母方面,新孝道在继承传统孝道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相结合的同时,突出强调精神赡养,而且提出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关爱。同时,也提倡谏诤。如: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天;每年陪父母体检;耐心教父母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化设备;鼓励父母有自己的爱好;支持单身父母寻找幸福等。通俗的讲,就是像关心朋友一样关爱、敬爱父母。
第三,从子女自身方面看,子女首先要积极锻炼身体、珍爱生命,这样不仅是对父母生命的延续,也可以更好的孝敬父母,还可以更好服务社会和人民。新孝道也要求子女要立志高远,热爱祖国。具体到实际生活中,则表现在的本职工作的热爱,即爱岗敬业。
2.社会中的孝文化
新孝道同样提倡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但同时也强调重视青年,激发青年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品质。使全社会不仅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也能不断迸发出新思想、新创造,充满青春活力。較之传统孝道,看重孝敬先祖,新孝道更看重生孝,而非死孝,更看重实际行动与真心,而非形式主义的自我欺骗。新孝道提倡厚义简葬,提倡对在世的父母给予实际的物质、精神的关爱,提倡让父母笑容常在,而非“活着不孝,死后乱叫”。对故去的父母、长辈,子女要心中铭记家风家训,将其优秀的德行代代相传。祭祀则以悼念为主,以送鲜花、网上悼念等的简朴环保的方式进行。明确祭祀的目的是不忘先人的精神品质、谆谆教导,重在精神的传承,而非形式的假孝。
(二)新孝道文化的实施途径
改革开放39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显著提高。目前我国人均寿命的增长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且呈现出老龄化速度快、基数大、未富先老的特点。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妥善的应对老龄化问题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将在人口结构上改善老龄化趋势,对于未来意义深远,但无法应对当下老龄化的现实。笔者认为应对老龄化除各方面政策、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外,还应在研究、宣传新孝道文化方面多下功夫,使孝亲敬老成为社会风尚。
新孝道的实施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建设,开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互联网智能养老。同时完善养老体制、医疗体制建设,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使年轻人既能很好的尽孝,又能努力工作、奉献社会。
第二,加强对孝文化的教育与宣传,尤其是青少年和公民的孝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孝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抓住了教育的源头。公民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分子,提升每一个公民的新孝文化意识,促成良好家风的形成,不仅可以极好的改善社会孝观念,还可达到代代相传的良好效果。青少年孝教育在中小学中开展,公民孝教育则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实施。学校、媒体在新孝道文化的宣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小学校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主题班会、亲子互动等丰富、新颖的形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孩子们的孝意识。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多拍摄播放孝亲敬老题材的影视作品,多组织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这类的公益活动,多宣传报道模仿孝亲事迹,以生动形象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新孝道孝文化。
第三,新孝道文化的宣传可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突显其文化基础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孝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孝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中国梦是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孝文化。新孝道文化是孝文化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宣传发展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具体可将中国梦的宣传与家庭梦、个人梦的宣传相结合,新孝道文化与家庭和睦相结合,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与孝亲敬老相结合。
第四,企业应提倡新孝道文化,可为员工提供带薪探亲假,增加员工归属感。养老领域中,企业可将新孝道文化作其企业文化,做社会上孝亲敬老的典范。在服务中待天下老人如自家老人,从生活细微处体现对老年人真诚的关怀,而不是为了销售产品利用高科技、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生活的心理,打着中医养生保健的旗号,以关爱老年人为噱头,欺骗老年人购买其产品。关爱老人、贴心服务,无论是对于社会、企业,还是个人,都是好事,但应以真诚为前提。如果一家服务老年人的企业,能做到真诚基础上的关爱,讲真话、做真事、卖真产品,不夸大、不忽悠,那么它一定能在养老行业走的长远。如果各行各业的企业,都能真诚爱老,那么社会将更加和谐,中国梦将更加美好。
三、创新传统孝文化的意义
传统孝文化的创新,不仅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也是孝文化本身发展的需要。传统孝文化的创新,新孝道的建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持的文化基础,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了重情重义的民族品格,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一)弘扬新孝道文化,利于个人品德的提高。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修身养性的基础,是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儒家强调,无论何人,都要进行道德自我修养,而“孝”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在日常实践中成就着的人格。一个懂得敬爱父母的人,会更好的尊敬善待其他人。孝亲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弘扬新孝道文化,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个人成才成人。
(二)弘扬新孝道文化,利于社会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由成千上万的家庭组成的。如果一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身体力行的践行孝文化,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幸福美满、和谐稳定。一个家庭的和谐,将起到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它周围的家庭,促进社区、乡镇的和谐。社区乡镇的和谐,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孝先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对公民进行“孝”教育,使之崇尚孝行、践行孝行,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弘扬新孝道文化,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文化,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是家庭和谐的纽带,是凝聚社会的力量,也是塑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弘扬孝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公民的精神境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还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结语: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助力,更需要传统孝文化的支撑。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需要中国梦的丰富与升华。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
编辑:李婕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