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考察孔府谈儒学 称要细读《孔子家语通解》等书
来源:人民网作者: 2018-12-12 09:39
习近平在曲阜孔府考察 资料图
“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习近平参观孔子研究院,将《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拿起来翻阅时说。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26日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
习近平随后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发言后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书主编详谈向习近平汇报内容及儒学研究
据东方早报报道,《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书主编杨朝明接受采访,详细介绍了他向习近平汇报的内容,并详解两本著述内容、《孔子家语》和《论语》的关系,以及孔子和儒家思想研究在当下的意义等。
杨朝明给习近平汇报时提到了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共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是世界意义,孔子是和苏格拉底、柏拉图齐名的世界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是最基本的人类文明,中华文化走出的根本标志就是孔子文明走出去。第二个,孔子思想是整个中国和华夏文明的共同纽带,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孔子提出家国同构、以天下为己任,都是全球华夏儿女共同的追求,哺育了一代一代的华夏子孙。第三,孔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以孔子思想为丰厚的土壤。第四,他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治理,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很大意义,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为国以礼、富而后教、修己以敬、义利观、中和,都对治国有影响。第五,孔子思想还有提高个人修养的作用,以及对青少年思维观培养的价值。
谈及《孔子家语》和《论语》的关联,杨朝明认为,《孔子家语》和《论语》性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但是《论语》是选出来的,如果说《论语》相当于孔子的语录的话,那么《孔子家语》相当于全集。从规模上讲,包括标点在内,《论语》只有两万多字,而《孔子家语》却多出近四倍,相对来说材料比较完整。
《孔子家语》对全面理解孔子思想的突破
杨朝明认为,因为《论语》都是语录,而《孔子家语》则提供了一个通篇的语言背景和环境,更加系统。比如关于《论语》成书问题,以往觉得篇章之间是随意堆砌,但如果看了《孔子家语》,可以发现其中的内在关联,它是按照对于孔子思想的内在认识和系统看法排列的。二十篇《论语》都服从于整部《论语》的中心思想,而一篇内的各章《论语》是对该篇的中心思想的阐述与发挥。《论语》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大论著。
《论语诠解》对于孔子思想的勘误和新的见解
据杨朝明介绍,《孔子家语通解》对《孔子家语》整本书的成书、内在结构、原文进行了释读和翻译。而在此基础上,《论语诠解》对《论语》的很多言论进行了重新诠释和解读,对一些争议和误读提出了我们自己的看法。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传统上理解这句话强调君臣父子各行其道,觉得是统治阶级的符咒,但我们认为他强调的是“正己”,就是每个人在不同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个人行为符合自己身份。《论语》对话缺少具体语言环境,《史记》中有更详细的记载,孔子也一贯强调修身、修己。
《孔子家语通解》 资料图
《孔子家语通解》以“通解”为名,首先有通盘解说全书的意思;本书的《代前言》是对《家语》成书、流传及真伪等问题的梳理;每篇正文之前以“序说”通说全篇,帮助读者理解全文,而后按段落分为“原文”、“注释”、“通解”三部分;本书立足学术前沿、展示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家语》全书及各篇的基础上,本书的序说认真、细致、准确、条理,注释与通解则网罗、综合各家,充分吸收现有注解成果,既做到择善而从,不标新立异,又爬梳剔抉,陶冶浑成。
《论语诠解》 资料图
《论语诠解》一书对《论语》的很多言论进行了重新诠释和解读,对一些争议和误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朝明主编,2008年由广陵书社出版。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