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儒家士大夫的社会身份和思想形态
4月1日至2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中华智慧的当代启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汇聚一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智慧的当代启示等相关话题展开学术讨论。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教授朱汉民
在4月2日上午的学术讨论中,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在发言中谈到儒学思想时讲到:大家说儒家思想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内容,有一个多元化的原因,那么这个多元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从儒家的士大夫的社会身份,希望通过他的身份的差异来探讨一下儒学的多元化的思想。因为儒者的承担者,我们经常其实是士大夫,士大夫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阶层,这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而这个阶层实质上士大夫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士,一个是大夫,这两者构成的。一般说来士主要是从事我们现在所说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他主要从事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是一个学者群体,而大夫基本上是进入到国家管理的这样一个官僚队伍的成员。如果按照现在或者西方的社会分工或者现代分工的话,他们是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责,但是中国传统的士大夫往往把二者合为一身。那么合为一身所带来的一些思想形态,思想变化就是有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一方面他作为一个士人,那么他在研究学问、知识创造、追求价值、传播文化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要考虑他的大夫的职能,所以他会把他的思考、思想、知识的创造或者是价值的创造和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个经世的目的联系起来。另外作为一个大夫来讲又受士的影响,所以这两者有一个相互的影响。士人一般追求知识和价值有理想性的一面,而大夫更多的有现实性的一面。
作为一个偏向于士的人,他们往往更多的强调要坚持,强调理想性,强调人格的独立性。由于士和大夫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价值倾向,不同的思想视角就导致他们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别。那么像孟子和荀子,孟子更多的强调士人的修身,强调良知的自觉,强调理想化的仁政。这种思想形态像战国争霸的时候,那些诸侯王是不愿意采纳这样一些思想的。而荀子肯定是现实的多,他思考的重点是在于一个如何实现国家的治理权利的运作,政治的功业,所以荀子思想里面有更多更加清醒的现世的思考,更加冷静的政治理性,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治理方法。所以体现出两者的差别就是从士的角度和大夫的角度。
另外关于王道和霸道,朱汉民教授在发言中提到,法先王和法后王这样也是体现出这种不同社会身份的思想视角的差别,像孟子非常追求商代的王道,对于那种推动诸侯之间兼并战争的大夫都给予最严厉的斥责“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说五霸是罪人,然后说大夫是诸侯之罪人,就是说对他们那种追求霸道具有严厉的批评的态度,但是荀子他是作为一个追求现世的,他除了作为儒者推崇,当然也推崇王道,同样也非常欣赏霸道,他肯定王道的同时,对于霸道并不是持否定态度,因为要实现王道的话是需要霸道。所以荀子对王道和霸道,法先王和法后王同样推崇,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儒者的务实主义的政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