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0.png .0.png

向世陵

向世陵,1955年生,四川仁寿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执行编委、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学会理事。

向世陵:“沦于空寂”与“滞于形器”——朱熹对吕学与陆学的批评

朱熹对以吕祖谦为代表的浙学持负面的评价,以为浙学不“高”则“卑”,均不能于中间“亲切合理会处”有恰当的体贴。但相较于陆学之“高”,朱熹对吕学之“卑”给予了更多的批评。认为吕祖谦注重实用,被历史陈迹和实用利益所陷溺,不能由具体物事上升到天道性命这一形而上的“大本”。而陆九渊之学虽被朱熹指斥为“禅学”,但相较于吕学以及永康、永嘉等事功学,陆学反倒有更多合理的因素。朱熹肯定陆九渊能“做个人”,双方的共性落在了一致坚守作为“儒”之内核的义利之辨上。祖谦之后,吕学相当程度继续了重实效、重利益、重史传的学术特色,但最终不能避免与朱学混同。

2019-04-25

向世陵: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发微

在当今社会中,“安身立命”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和思考。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不论就其蕴涵还是功用来说,“安身立命”更多地在超越性的宗教层面被思考,对于以社会现实为立学之基、以人文主义为价值内核的儒家学说来说,其与“安身立命”似乎总有那么一点距离。其实,儒家也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与佛老主要是佛教的宗教寄托不同,儒家的“安身立命”是融于儒者积极的德行修养活动之中的。

2019-04-10

向世陵:王阳明仁说的博爱理念

由《礼记▪礼运》而来的一家一人观念,在宋明时期被给予了广泛的讨论。气性之和合导出了博爱的“大家”说,而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则成为王阳明仁说的中心课题。

2019-04-10

向世陵:朱熹的“状仁”说及对爱的诠释

朱熹“状”仁之体突出的是“公”的价值,贯穿的是“爱人”的观念。仁与公的关系,实质上即仁与人的关系。“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虽不构成爱的原因,但却是落实博爱所必需,为博爱的推行准备了条件。

2019-04-10

向世陵:从“天下为公”到“民胞物与”

《礼记·礼运》托孔子之口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虽然被接续其后的“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私有现实所取代,但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和政治范型,始终存在于中国社会,并实际发挥着对不同王朝的道德引领和政治制约作用。因为贯穿于其中的主线,就是讲求公平的政治原则和与此相适应的博爱观念。

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