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舒大刚480.jpg 舒大刚480.jpg

舒大刚

舒大刚,1959年生,重庆秀山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1993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兼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目前从事《儒藏》暨《巴蜀全书》编纂。

巴蜀易学源流考

巴蜀易学素有渊源,两汉为滥觞期,六朝为续传期,唐代为总结期,两宋为高峰期,元明以下则为流衍期。自两汉迄清末,历代巴蜀易学著作约有180余种; 数量虽然不多,然特征却很鲜明,流派众多

2017-04-10

巴蜀文献:中华文明的重要记录

巴蜀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分支,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巴蜀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绵长,孕育了三星堆青铜文明,历经了金沙文化玉器时代,三国蜀汉文化流光溢彩,藏、羌、彝少数民族文化独具魅力;巴蜀大地人文 荟萃、英才辈出,巴蜀自古多才俊,文翁治蜀文教敷,太白诗仙李白、宋代文豪苏轼、画坛巨擘 张大千、文坛英杰郭沫若等大批文人大师汇聚于此,孙中山先生曾感言“惟蜀有才,奇瑰磊落”。

2017-03-28
W020170328411357652949.png

东汉儒学文献的新气象和新发展

东汉是儒学文献持续发展时期,由于“今文、古文”从并行到统一,儒学文献也经历了从并驾齐驱到古文统一今文的过程。具体来讲,虽然今文当时是官学,古文是私学,然而今文家多单经传授,成果稀少,古问家则多博学大师,文献丰富。今古文在东汉呈现出从初期的今强古弱,到中期的今古相当,再到末期的古胜今衰,最终郑玄遍注群经,以古文经学为基础,兼采今文,实现了今古文学的统一,东汉时期,儒学史文献、儒家集部文献也呈现出初盛景象。

2017-03-28

儒学当代复兴之路

儒学是自古以来圣贤体用不二、道器不离、彻上彻下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中国传统学术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历代儒学大师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修心养性、治国安邦、社会和谐的系列解决办法。舒大刚教授于此文详尽论述了儒学的当代复兴之路。

2017-04-25

凝练学术精华 利用现代科技 打造儒学传播高地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中国孔子网团聚学术队伍,凝练学术精华,传递最新信息,发挥正面能量,制订学术规范,推动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

2017-04-24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