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16.jpg 16.jpg

郭齐勇

郭齐勇,儒学专家,哲学博士,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

郭齐勇:国学经典传递的治世智慧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学经典中的治世经验与智慧,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进行创造性转化。

2017-07-19
timg_副本.jpg

郭齐勇:“仁”“义”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五常”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基本道德观念与道德原则的总结,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是安定国家、稳定社会的最普遍的道德规范。孔子继承前辈思想家,已分别提出了这些道德规范,孟子明确指出“仁、义、礼、智”四德,尤其强调“仁义内在”。西汉贾谊、董仲舒正式提出“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道,将这五种基本道德原则视作人的“常行之德”。“五常”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2017-05-03
W020170418353888478247.jpg

郭齐勇:王阳明的坎坷人生与思想智慧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常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他为阳明先生。在浙江余姚的王阳明故居寿山堂正门,悬挂着一块“真三不朽”的匾额。所谓“三不朽”,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真三不朽,当然就是后人称赞王阳明在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2017-04-18
W020170418347624479447.png

“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熊十力的人格风范与哲学智慧

湖北黄冈熊十力先生(1885—1968)是一位怪杰。他早年参加反清革命,35岁以后弃政向学。他没有任何正规学历,特立独行,自学成才,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著名哲学家。他一生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弘扬孔子之道,主张思想自由及学术与精神的独立,自本自根,自信自立。他是20世纪中国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消化佛学,回应西方的挑战,创建了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体用不二”的新哲学体系。

2017-04-18
W020170331344161603011.jpg

成就人格的教育离不开国学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至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国学概论》的《弁言》里都说:“学术本无国界”。

2017-03-31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