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年对现代新儒家徐复观的研究,总体而言呈现多元化、多角度的趋势,成果颇丰。本文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是:艺术精神研究、心性论研究、哲学范氏研究。这三个方面固然不能囊括徐复观研究的全部,但...
2023年关于马一浮的研究仍以“六艺论”为研究重点,马一浮的“六艺论”包括“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六艺摄归一心”“六艺相互该摄”三个主要方面。统观2023年关于马一浮“六艺论”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角度:
崔庆贺在《戊戌变法前后章太炎的“新孔学”及其政治意义》中谈道,章太炎在戊戌变法前后,借鉴中外思想对孔子进行了重新研究与评价。第一,借鉴西方近代科学思想,使孔子的“立人道”融入了科学内容。第二,以佛...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学者称之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大儒。学界一般把王夫之的学术思想和对它的研究称作船山学。囿于闻见,笔者发现2023年船山学研究以学术论文为主,研究专著仅2部,另有2部...
王阳明(王守仁),作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其心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王阳明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的趋势。本文基于近期发表...
一般而言,儒家思想史研究都是围绕儒家思想家展开的。大致可根据研究人物的多寡分为两类: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前者侧重于对某一(甚至某二)人物思想的探究,这是儒家思想史研究最常见、最基础的做法。后者侧重...
顺应着当今“经学热”的学术潮流,经学研究是2023年清代儒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本年度的清代经学研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样态,内容丰富,视角多样。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分别...
2023年度关于阳明后学的研究,既有对阳明后学的整体性研究,又有阐述阳明弟子及再传弟子思想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中又以泰州学派、江右王门、浙中王门、王学殿军刘宗周研究为重,此外还涉及北方王门、粤闽王门及...
韩愈和柳宗元作为中唐儒学复兴的引领者,对儒家思想的复兴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2023年度唐代儒家人物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韩柳的关注较多,主要包括韩柳的臣道观、传道师论、文道关系及与宋学的关系等。
东汉郑玄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思想影响深远,郑玄思想研究可谓汉唐儒学研究之重镇。本年度对郑玄思想的研究以单篇论文为主,其中又可两分,一是直接以郑玄为研究对象者,一是研究其他对象间涉郑玄者...
关于董仲舒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23年关于董仲舒的学术研究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态势。其中涉及的领域有董仲舒思想研究、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研究、后世学者对董仲舒思想研究之考察等...
汉唐易学是有史可载的易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因此历来是易学研究领域的重点。2023年汉唐易学研究成果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名历史人物的易学思想研究、知名易学著作研究、重要易学问题研究、汉唐易学发展演...
多年来,儒学研究摒弃了尊孟抑荀的传统理路,相应地,荀子研究早已不再作为孟子研究的附庸存在,而是回归其本位,彰显出独特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可以说,荀子与荀学不仅是先秦儒学研究重镇,已然成为儒学研究...
2023年的孟子研究主要从心性论、功夫论、政治哲学、道统论展开讨论,此外还涉及孟子的天命观、《孟子》文本书写、孟子思想当代价值等方面探讨。
2023年的孔子研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从研究材料上看,既有基于传统文献的思想、文本考察,又有从出土文献考察孔子儒学的价值和意义。从研究理路上看,既有孔子思想的哲学、义理阐释,又有对孔子形象建构、孔子相...
刘笑敢先生认为,在经典诠释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定向(orientation):文本的、历史的、解释的定向和当下的、应用的、创新的定向,每一部诠释作品都是两种定向之不同比例交互作用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