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礼记》:一部关于礼制、伦理、政治等的重要典籍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武宗义 2025-04-03 09:56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由西汉戴圣辑录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编纂而成,共49篇(原本46篇),是“三礼”之一,“四书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后由东汉郑玄作注,李唐时尊为“经”,有宋以后,位居“三礼”之首。“三礼”即礼记、周礼、仪礼。

  《礼记》是一部关于礼制、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典章制度书籍,主要记录了先秦时期礼仪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发展。

  《礼记》的主要内容

  《礼记》原是《周礼》《仪礼》的补充和阐释,汇集了春秋战国以来关于“礼”的各种论述,并吸收了孔子及其弟子对礼制的阐发,因此既有对古代礼仪制度的记载,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礼记》涉及社会礼仪、教育制度、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方面,包括周王朝及秦汉之前的政治典制、各类名物制度,以及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宴饮、交际、朝拜、聘问等诸多礼仪。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礼仪制度:详细记载了周代贵族的礼仪规范,如冠礼(成人礼)、婚礼、丧礼、祭礼等。比如《昏义》提出婚姻“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种礼节,并要求君子应“敬慎重而正昏礼”。

  《月令》篇则“以时系事”,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朝廷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对气候的异常变化对农业生产等的影响都有规律性总结。如“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儒家思想:阐述了孔子的礼学思想、伦理观念,如《礼运》《大学》《中庸》等篇。

  政治伦理:论述了治国之道、君臣之礼,如《王制》《礼运》《大传》。

  教育思想:强调礼乐教化的重要性,提出“六艺”教育体系,如《学记》《射义》。

  日常行为规范:包括日常起居、饮食、交往的礼仪,如《曲礼》《内则》。

  《礼记》的核心思想

  《礼记》认为,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的重要手段。

  《礼记》要求仁、礼结合,强调“克己复礼为仁”,认为礼应以仁爱之心为根本,而非空洞的形式主义。

  《礼记》提出以教化政的政治理念,“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以及“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的治国方略。

  《礼记》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先进理念,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文献之一。

  此外,《礼记》对天命、天性、天道和人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探索。

  《礼记》的历史影响

  《礼记》在汉代被列入儒家经典,后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法律、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其中的《大学》《中庸》经朱熹提炼,成为“四书”的组成部分和儒家学派的重要理论依据。各个时代的思想家都试图从中寻找到有益于自身与社会的思想资源。

  直观起见,特列举部分经典篇章,供读者朋友欣赏。1、《大学》:提出三纲领八条目,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奠定了儒家政治伦理的基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中庸》:论述“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持守中正的人生哲学。“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礼运》:提出“大同”与“小康”社会的构想,影响深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学记》:系统探讨教育原则,被称为“世界最早的教育学文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中有大量流传至今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准则。

  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外交往特别讲究礼尚往来,有来有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

  2、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礼记·聘义》

  意思是玉上的疵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彩,玉上的光彩也遮盖不住玉上的疵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告诫人们为人处世需要仔细周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人生的两大重要课题,如何面对压力与诱惑。

  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

  古人的危机管理意识,不打无准备之仗。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