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学者:《哪吒2》背后的儒家文化“密码”

来源:央广网作者:李舜 2025-02-21 17:52

  近期,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自春节档上映以来持续火爆,这部根据中国神话IP改编的作品吸引着全球各地各年龄段的观众,成为“全民话题”。电影中,哪吒的成长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大放异彩。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孔丽认为,“爱”与“勇”是贯穿全片的两个关键字,是儒家文化“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的具象化。

  爱的力量超乎想象 

  “哪吒父母对哪吒的亲情之爱、哪吒与敖丙的友情之爱、太乙真人对哪吒的师徒之爱,李靖夫妇对陈塘关人民的大爱都在影片中有所体现,让人在幽默机智的剧情中感受到充满温情的爱意。”孔丽表示,殷夫人与身中穿心咒的哪吒拥抱时的台词令她印象深刻,“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来没有在乎过你是魔是仙,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一句话将亲子关系中无条件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父母接纳孩子、包容孩子能够给其带来勇气与底气,影片中的哪吒正是因为有爱的支持才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有勇气和力量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这些场面通俗易懂地表达了传统孝道中“上慈下孝”的亲子关系。

  孔丽表示,许多人一提到“孝”首先想到的便是“孝顺”,而一味的“顺”并不是孝的核心,《哪吒2》当中,哪吒与父母关系越来越亲密,敬与爱成为践行孝道的核心,亲子之间表达爱意的方式也由含蓄转变为越来越直接。从哪吒与母亲告别时羞于拥抱到殷夫人临死之际与哪吒紧紧相拥……多处剧情的设计让观众对处理亲子关系产生新的思考。

  在哪吒从“魔童”成为“守护者”的过程中,李靖夫妇以身作则对陈塘关百姓的爱,给哪吒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人生来都是向善的,哪吒这种不羁的性格需要父母在教育环节进行正向的引导,这其实就是‘正心’的过程。”孔丽表示,一念之间的抉择也许就会改变以后的人生轨迹,对于哪吒来说,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让他也成为了拥有大爱的人。

  成长的道路需要勇气 

  针对有些观众认为哪吒的“叛逆”与传统儒家“礼”的规范相悖,孔丽表示,“‘叛逆’这个词太片面,他看似叛逆的表现来源于有勇气冲破不公的信念,反映了哪吒‘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精神”。从“魔童”到“守护者”,哪吒身份的进阶让观众看到了他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气无畏前行。“儒家修身养性之道其实也是为了拥有独立的人格及主见,而不是非要符合别人的期待。”孔丽告诉记者,不论是孔子本人还是儒家学说,都提倡不为世俗、权势所屈服,用主体意识描绘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

  在《哪吒2》中,东海龙王对自己的儿子敖丙寄予厚望,他为敖丙规划好了人生道路,希望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全部传授给敖丙,好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完成家族使命,但却事与愿违……“不同时代不同情境,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来自家长的‘指导’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会成为一种束缚。”孔丽告诉记者,自己和朋友看完电影后对东海龙王说的“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这句台词印象深刻,她认为,很多成长都是在失败中获得的,家长应当勇于放手,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激发其内在的强大潜力。

  一部电影、一场接地气的文化盛宴 

  孔丽认为,《哪吒2》中每一个角色设计都很丰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勇气“逆天改命”,通俗易懂的台词更是让传统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了传递。摒弃死板说教的模式,用幽默的形式、科技的手段、生活化的剧情创造一个个直击人心的场面,把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让人回味无穷。许多年轻观众纷纷表示,哪吒的经历给了他们敢于做自己的勇气,虽偶有迷茫,但依旧可以大步向前。

  “这是一个爱与勇激荡的故事,因为被爱所以有勇气冲破一切,爱与勇在交互中升华。”孔丽表示,智、仁、勇是儒家文化的三个重要概念,是君子的重要品格,《哪吒2》将仁爱与勇气表现在方方面面,哪吒敢于做自己也正是智慧的体现,影片用接地气的表现形式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续集,孔丽也有自己的畅想,她认为,接下来也许可以围绕“义”展开剧情,“期待哪吒替天行道,为百姓、为仙界找回正义”。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