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求是》作者:丰子义 2025-02-17 09:43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转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而且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独特创造,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鉴于此,有必要从文明视域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是对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价值观的重大超越

  价值观是文明的重要内核,独特的价值观决定着独特的文明。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所以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资本至上成为基本的价值准则。资本逻辑主宰的西方现代化模式,虽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交往的普遍发展,但也带来不可调和的矛盾,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劳资对立、社会分裂,是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在这种现代化模式里,不是人支配物,而是物支配人,人被置于资本控制之下、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造成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严重异化。

  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增长、物质的丰裕,更是人的现代化,不能仅仅用纯粹的经济量化指标来衡量。在中国,人民是现代化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坚持人民至上,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方面全过程,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从发展内容看,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要满足人民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多重需要。比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分配、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体系等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守护好人们生存发展的家园;等等。从发展顺序看,中国式现代化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来推进的。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第一层次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把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作为基础性任务,同时顺应人民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需要。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都是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遵循人的发展的内在逻辑展开的。

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开幕。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开幕式上入场。 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摄

  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推动力量,更是社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一致性,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

  二、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现代化原有的推进方式,开辟了人类迈向现代文明的新道路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特征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全面深刻变革。作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现代化有其内在的普遍规律。但这些普遍规律在各个国家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形式得以具体实现和体现,则是由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由于各个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现代化普遍规律在各个国家的实现方式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便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近代以来,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也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一些发展中国家曾全盘照搬西方模式来推进现代化,结果水土不服,绝大多数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付出了沉重代价。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后发性的,发展背景、起点、推进方式以及在世界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都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加上各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的差异,因而所遇到的矛盾、问题有自身特殊性。比如,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循序与跨越的矛盾、发展与转型的矛盾、解构与重建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是不曾遇到或很少出现的。要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必须着眼于自身历史文化和国情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探索过程中,没有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简单模仿,而是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比如,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如何实现民主,西方国家主要采用选举制、代议制、多党制等实现形式,而中国在实践中对民主的实现形式予以新的理解与创造,明确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即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有机贯通起来,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再比如,按照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理解,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制、机制,是无法融合在一起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从来没有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成功结合的先例。中国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创造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这种结合中国实际的创新创造还有很多。中国始终坚守自己的价值追求,锚定自己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制度优势,沿着自己的独特道路,成功推进了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文明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西方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对现代化的原有认识,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也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人类文明多姿多彩、发展道路多元多样,各种文明应该竞相发挥其优势与价值,这才是世界应有的样子。走自己的路,并不排斥借鉴别人的路,而是强调克服盲从、加强自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归根结底,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权利和必然选择,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劲动力

  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巨大发展成就,本身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为不同文明共同进步增添助力。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679亿元,到2024年接近135万亿元。194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9.7元,到2024年达到41314元。针对贫困这一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使占世界近1/5的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14亿多人口在整体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迈进,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图为沐浴在晨曦中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2024年12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14亿多人口在整体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迈进,本身就是整个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源之一。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对整个世界也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基本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中国基建对外工程承包遍布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正助力全球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中国着眼全球共同发展,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同各国加强发展经验交流和能力建设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减贫、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挑战,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强大希望和动力。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了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实现了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在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中推进,不断为世界发展提供机遇、贡献力量。

  “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彰显了中国为世界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的坚定决心。当前,中国正在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不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可期的中国,将为世界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高度的人类关切,指引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安全失序、发展失衡、治理失效日益突出,热点冲突、大国对抗、地缘矛盾此起彼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上升。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能否回答好这一“世界之问”,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和睦和谐的正能量。历史上,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往往伴随着战争、殖民、掠夺、胁迫等,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国式现代化坚决不走损人利己、血腥罪恶的老路,而是走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坚持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不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同时,中国坚持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为停火止战奔走疾呼,为消弭冲突铺路架桥,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但其视野是全人类。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辨析世界面临的危与机、时与势,响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这一理念旗帜鲜明地倡导“同球共济”的精神、开放包容的胸襟、合作共赢的愿景,主张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这一理念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强权霸道、损人利己从来不是一个文明走向强盛的必然选项,零和博弈、你输我赢也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出路;只有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人类文明才能永续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了中华文明中积极的治理理念、处世之道,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正在推动当今世界面貌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中国式现代化无论就其整体还是各个方面而言,都蕴含着独特的文明特质,是新的文明形态的开创。它突破了就发展谈发展、就现代化谈现代化,而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发展和现代化,把现代化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它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更实现了对人类文明的升华,体现了高度的文明自觉。随着理论不断完善、实践不断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推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共创人类文明的美好明天,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