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来源:南京日报作者:齐卫平 2025-02-06 16:17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是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涵盖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把握这一科学体系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开启新局的文化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新时代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创崭新局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的结果。

  在“两个大局”深度演化的情势下,中华文明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潮中实现文明、复兴文化进步,如何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基础上推动文明更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结出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的硕果,回应和解答了新时代的文化之问。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引领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的价值意蕴。开文化建设新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显著特征,以实现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为重要标识。《学习纲要》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阐释,“里程碑”“思想之旗”“新境界”“精彩华章”等关键词语,为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开新局的价值意蕴提供了加深理解的四个维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历史考问贯穿于中国文化朝哪里走的历史探索进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百多年的奋斗实践记录了中国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心路历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体现新时代进步要求和国内外形势变动形成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中国文化建设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引领党和人民肩负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之旗。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为宽广的文明维度,凝聚起更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定位和新的内涵,大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有力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新时代我们党举起的文化旗帜,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方向引领、立场坚守和思想保证。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境界。境界高度体现觉悟程度,开辟新境界需要新思想的引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事业与时俱进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既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不断开拓,以开辟新境界实现历史的超越。新时代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境界的开辟,体现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的成效。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集大成、开新局中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彩华章。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当代中国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宏阔的历史纵深和文明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文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时代精华,所谱写的精彩华章体现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建设强国的文化指南

  《学习纲要》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总是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不断创造新辉煌为诉求,一程接着一程迈出接续奋斗、砥砺前进的新步伐。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作出了系统回答,深刻阐明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总方针、总遵循、总要求,为提升文化建设新境界提供了思想指南、确立了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明确要求,强调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指针。

  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须全方位地推进。近代中国社会的衰败使我国从历史上的强国变为弱国,使国家和民族强大起来成为中国人民的长期夙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中创造了苦难辉煌,从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到在落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再到实施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命运,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中国不断强大起来的历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强国建设夯实了基础。

  民族复兴以强国为前提,中国强大起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64年12月,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号召党和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在强国建设的奋斗之路上,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进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202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示了文化坐标、锚定了文明航向。

  建成文化强国在强国建设的整体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文化发展的国家意义在以往相当长时期里被忽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造成世人的一种主观臆断,认为国家之间较量的胜负结果取决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弱。随着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日益凸显的文化软实力以国家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理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和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含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揭示了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以及促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任务。继续推动文化繁荣体现党领导文化建设接续奋斗使命的连贯性,建设文化强国体现党团结带领人民锁定目标的清醒和坚定,促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体现党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使命感。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是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文化强国通过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来实现,促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以积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的成果和把握文化强国建设的规律为基础。三个方面的任务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互相支撑形成合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强国建设提供了文化指南,不仅对建成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也为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整体战略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政治文明的“导航灯”,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已经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中国人民,需要以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向世界展示自己拥有创造精神财富的巨大能力。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需要以创造新的文化形态礼敬人类文明。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需要以坚定文化自信走好新时代的强国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深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引,为强国建设整体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凝心铸魂的文化旋律

  《学习纲要》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文化发展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有机结合,不仅有深邃的观点、战略的谋划、科学的部署,还教给我们正确的立场、管用的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人民至上,把文化发展谋略落脚在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执政目的上,以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唱响了强民族的文化旋律。

  文化对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以下一些重要观点作出了深刻论述。第一,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第二,文化是民族力量的依赖,“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挺过无数艰难困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第三,文化是民族进步的表征,“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四,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关键,“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化提供了广阔的沃土。第五,文化是增强凝聚力的基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情感所系,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第六,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集中体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文化事关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现实担当和前途命运的重大意义,对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富有启迪。

  历史变迁呈现的道理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弱与文化兴衰有直接关系。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曾以创造璀璨的中华文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使中国在几千年里成为世界强国。进入近代历史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与文明蒙尘是连在一起的,中华文化的式微衰落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征。这充分证明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的道理,文化对一个民族至关重要。

  现实形成的进路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兴盛必须走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也必须跟上走到世界前列。必须认识到,硬实力的增强并不必然带来软实力的提升,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还不够匹配,提升文化繁荣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建设文化强国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华民族必须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双飞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华文明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兴盛之路。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要求全党“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开新局的文化引领、建强国的文化指南、强民族的文化旋律角度,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对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懈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