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音绕梁 奏响经典和鸣——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成果展演侧记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董丽娜 2025-01-24 15:06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1月18日-22日,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成果展演成功举行。此次展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五湖四海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因儒家经典的独特魅力汇聚于此,共同谱写文化交流的崭新篇章。
儒韵新声,共诵经典华章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节奏舒缓的音乐中,来自加纳的选手Vivian Norkey Narh、Kofiagyemang Gambrah和Asamoah Akwasi身着本国民族服饰,将君子的言行准则与道德追求娓娓道来。中外文化在他们身上交织交融、交相辉映。
“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后,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其蕴含的智慧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依然熠熠生辉。这些古老而深邃的思想并非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能够切实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改善关系,让一切变得更加美好。”表演结束后,Vivian Norkey Narh由衷地说。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感觉很奇妙,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又开拓了自己学习的一个新领域。”此次展演,山东省滕州市文化路实验小学教师韩爱玲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英《论语》诵读。
济南市市中区睿城幼儿园教师李秀品也是一位“新手”,从初赛到决赛,她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一路收获,感触颇深。“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化无国界,它能够跨越时空的鸿沟,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与韩爱玲和李秀品不同,来自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的蒋东浩,已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
“我在孔庙孔府里做教学工作,经常接触儒家思想,逐渐也对儒家经典产生了兴趣。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我觉得展演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的机会,有很多专业的专家老师为我们点评指导,非常难能可贵。”这次展演,他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调,将《论语》中的君子浩然正气展现得入木三分。
诵读为媒,共赴经典。在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成果展演现场,有人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有人镇定自若、婉转悠扬,他们用吟诵、演讲、诵读、情景演绎等艺术形式,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儒家经典注入鲜活生命力,诠释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青春风采,传承文化力量
诵读,让经典文化的种子在“声声”不息中生根发芽,也让中华文脉传承历久弥新。当青春遇上经典,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之旅就此开启。
“用日语读《论语》就像在读日语的文言文,很是费劲,我可下了好些功夫呢。”黄琦彧说。
黄琦彧今年8岁,就读于烟台市芝罘区奇山小学三年级,虽然年纪小,却能用一口流利的日语,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对儒家文化的深刻见解。
“她在5岁时进行了五十音启蒙,孩子很喜欢日语,就一直坚持下来了,现在是小学三年级,利用周六日学习,大概能达到大概N4的水平。”黄琦彧妈妈介绍,学校一直极为重视儒家经典的传授,去年她曾参加首届山东省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赛,获得了省二等奖、市二等奖。
18岁的颜明熠,人如其名,明眸皓齿、夺目非凡。她带来的展演作品《中法双语咏儒经,泉城文庙传古韵》,满怀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法语的浪漫与汉语的古朴相得益彰,带领大家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
“以外语形式诵读中华经典,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让我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视角重新审视经典,更加深入地理解经典中的内涵和价值。”颜明熠已经通过外语类保送生被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国际关系)专业拟录取,她非常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深入探索法语和中华文化,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来自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团队有二十多位同学,因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组成了这个群体。”谈到本次展演,翟佳兴难掩兴奋之情,“在校的时候,我们就积极参加学校里组织的诵读经典、演绎文化故事等活动,积极宣传《论语》《大学》《中庸》等书籍,努力推动儒学文化进入大众视野。”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加入到感受经典、分享经典、传颂经典的队伍中去,由此激发出更多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文化中国弦歌不辍、人文日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文化交融,搭建心灵桥梁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此次大会不仅是一场多元语言汇聚交流的盛会,更是推动中外文化深度交流与有机融合的重要平台。
“我超爱中国文化课!我为自己取名‘米静’,在课上认识了中国伟大先师孔子。为深入了解他,我去图书馆借阅《论语》研读,虽然我是肯尼亚人,但对书中诸多道理深感认同。这次诵读大会,我和同学们一起将《论语》中的思想转换成情景剧的形式进行演绎,收获了很多乐趣。同时,我也看到了儒家智慧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米静从遥远国度而来,却深深痴迷于中华文化,她的微信个性签名“学不可以已。”真切地诠释着她对中华文化的满腔热忱。
此次展演中,各国“文化使者”带着对中华经典的独特理解,用母语与中文交织出一曲曲动人乐章。他们用声音塑造经典,带给了观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来自日本的锦织晟龍,是青岛滨海学院的一名学生。展演中,他用中日双语深情诵读《大学》中的经典篇章。
“刚学习中文时,跨文化适应很难,生活、学习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我就和中国同学交朋友,通过多练习和多交流慢慢适应了,汉语水平也提高了。”他说,今年已是他学习中文的第三个年头。
“作为一名学习中医学的国际学生,我深感中医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紧密联系,这次大会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用诵读的形式更深入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展示我对中医和儒家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也可以提高我的汉语水平。”
Gan Tung Zen现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学本科专业,他的展演节目取材自《韩非子》。为出色呈现,他深入钻研扁鹊生平,坚持每天反复练习诵读,力求精准把握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我将会把参加本次诵读大会的心得,向马来西亚的家人、朋友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传播。我相信,文化的传播不仅是理念的传递,也是心灵的共鸣。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架起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幸福和谐的未来发展。”Gan Tung Zen说。
本届大会自启动以来,共征集作品 23000 余件,涉及全国30 余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埃及等 60 余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各国的语言此起彼伏,悄然搭建起一座心灵共通的桥梁,文化的差异在这一刻消弭,只留下跨越国界的理解与友谊。
激活经典、熔古铸今,兼收并蓄、美美与共。在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成果展演的舞台上,各国人民携手同心,在诵读中感悟经典,分享经典之美,品味经典之理,让千年文化的智慧与韵味,继续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