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东坡曰”文化思享会在三苏祠举行
来源:四川日报作者:一川 2024-12-13 11:02
首届“东坡曰”文化思享会从苏东坡跌宕起伏的宽窄人生中寻求对当代人的启示。(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内容丰富、经久不衰的东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1日下午,首届“东坡曰”文化思享会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举行,来自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同台论道、探讨交流,沿着苏东坡飘逸旷达的人生和脍炙人口的名篇,叩开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汲取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活动由四川日报全媒体、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和宽窄哲学研究院共同举办,整合资源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挖掘东坡文化的内涵价值,讲好精彩东坡故事,推动高水平传播交流,助力东坡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人生乐观豁达
把“一蓑烟雨”走成“清风徐来”
活动分主题讲座、圆桌沙龙、自由分享三个主要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陈才智首先作主题讲座,围绕“豁达人生宽窄间”分享研究“千古文人一东坡”的感悟和心得。
苏东坡一生在18个城市留下足迹,他从长江源头走出,经长江中游黄州(今黄冈),走到大海之南的儋州,以“身行万里半天下”的人生轨迹,践行并印证了家国与江海的有机联系。“从家到国,从江到海,从窄向宽,苏东坡的一生熠熠生辉。”陈才智说,苏东坡乐观豁达的态度与从唐代诗人白居易那里汲取精神养分有很大关系。白居易是个乐天派,他在《小宅》中写道:“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陈才智认为,从陶渊明到白居易再到苏东坡,代表中国文人的发展经历了由青春至壮而老成的三重境界,这也是一个由窄走向宽的过程。
陈才智将苏东坡其人其作海涵地负的气象称作“苏海”。“苦难与超越、日常与风流、绚烂与平淡”这三对词是理解“苏海”的关键,也恰恰体现了宽窄哲学的精神内涵。他说,走进如海的东坡世界,就会发现苏东坡以乐天知命的胸怀,把“一蓑烟雨”走成了“清风徐来”;以“身行万里半天下”的人生轨迹,践行了家国有如江海的情怀;以“万人如海一身藏”的气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随后,四川大学教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在主题讲座中,结合新作《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美文大观》分享“不一样的苏东坡”。周啸天说,苏东坡是历代文学家中人气指数最高的一位。在他看来,苏东坡的魅力源于四个方面:在政治上,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不肯偷合取容的人;在生活上,他是一个亲和力很强、富有情调的人;在文艺上,他是一个天才,一个无所不通的人;在事务上,他是一个实干家,一个政绩卓著的人。
周啸天表示,苏东坡作品的具体内容虽有不同,但其背后却有一个不变的主题: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也正是他的作品能够引发古往今来读者广泛共鸣的重要原因。
辩证哲学指引
把人生低谷转化为生命高峰
活动设置“宽窄寄平生”主题沙龙讨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李明泉,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四川师范大学三苏研究院副院长阮怡,成都明伦书院院长施文忠展开话题交流,共同解读苏东坡的人生哲学。
“知道来龙去脉、洞察原委本质,把东西看透了就会快乐。”李明泉说,苏东坡在《中庸论》中阐述了他对事务规律性的认识,把万事万物看得十分通透,蕴含着宽窄辩证思维,林语堂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王兆鹏认为,苏东坡善于在宽窄之间转换,尤其是从窄处“翻身”,他的人生哲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认识到有些事情无法改变是自然界的规律使然。”王兆鹏总结了苏东坡的自我心理疗愈公式——“匹如当初”,即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回到初始状态,就不那么痛苦了。“比如,他在黄州时会这么想,我本来就是一个落榜的黄州青年,如今回到家乡,其他人都过得快乐,我苏轼为什么不行呢?”“把无聊的生活变成有趣的生活,把人生的低谷转化为生命的高峰,最终回到人生宽处,这点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
“放下”并不意味着逃避甚至不辨是非,恰恰相反,苏东坡的正直也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反对王安石变法还是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他始终保持清醒认知,以国家和百姓为重。“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在阮怡看来,苏东坡不阿谀逢迎、阳奉阴违,这种直道而行的品质十分难得。
如何看待苏东坡的创造力?施文忠体会到,“苏东坡的文章没有那么多华丽辞藻,大江东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样的文句人人心中都有,但一经苏东坡道出就觉得那么美。”他认为,苏东坡很多作品都是在命运坎坷时创作出来的,这带来一个重要启示:当一个人跌落低谷,是否还能保持创新创造的力量?苏东坡的乐观精神和创作激情,给后人作出了示范。
最食人间烟火
把高造诣与接地气融于一身
在嘉宾问答环节,《三苏学刊》主编刘刚,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潘殊闲,省作协会员、高级编辑、《苏母纪》作者奉友湘分别回答提问,大家认为苏东坡既是一个天才般的战士,在琴棋书画诗酒茶等各领域取得极高造诣,更是一个接地气的人,“最食人间烟火”。
“苏东坡交友广泛,据考证出的有名有姓的友人就有1500多个。”刘刚说,苏东坡的这些友人很多是他在做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结识的,比如他在杭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在海南培养出了当地首位举人和进士。“他是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人,但不高高在上,他的形象又俗又雅、雅俗共赏,十分鲜活,是中国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一个人物。”
奉友湘眼中的苏东坡是“金手指”,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了网红打卡地;他写什么,什么东西就走红爆火。”奉友湘举例说,苏东坡爱吃猪肉,整出个东坡肉,名满天下;他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岭南荔枝便千载闻名;蜡梅在宋代以前不入诗人法眼,几乎没人吟咏它,苏东坡《蜡梅一首赠赵景贶》就将蜡梅从无人问津捧成大红大紫。
“苏东坡不是单打冠军,而是全能冠军。”潘殊闲说,能在如此多领域都作出超一流贡献,不愧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巴蜀文化第一代言人。
活动主办方之一、宽窄哲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研究苏东坡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丰富宽窄哲学的内涵和意蕴。作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宽窄哲学研究院近年来推出《宽窄九章——写给大众的哲学》《宽窄哲学研究与辩证法》《宽窄论——人生启迪与智慧》《一窄九宽话中医》等专著和读物。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