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伏羲文化:肇启文明的本源文化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雍际春 2024-10-11 09:46

  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天水市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天水伏羲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伏羲祭祀建筑。在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叙事和文化记忆中,伏羲不仅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和人文始祖,中华文明与文化导源发祥于伏羲文化。

  始祖伏羲:开辟天地的创世英雄

  在我国先秦以来的传世文献中多有对始祖伏羲生平事迹和发明创造的记载,史称其母华胥氏在雷泽践“大人迹”(大脚印)有感而孕,历12年而生伏羲于成纪(今天水一带)。透过原始的感生神话,体现的是以华胥氏为代表的中华先民尚处在“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和不媒不聘的族内血缘婚时代;伏羲明显是男性英雄,自伏羲诞生中华先民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而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和女娲“置婚姻”为“高媒之神”,则可能是一夫一妻婚姻形态的出现。伏羲部族婚姻制度的革命性进化是其告别蒙昧迈向文明的标志。

  伏羲时代正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萌生之时。位于天水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距今6万年至4800年间持续有人类活动的大型聚落遗址,万年以前的文化层完整留下了先民们从原始采集狩猎方式渐次发展到早期栽培经济的进化历程;而在新石器时代的5个文化层中,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层不仅出土了大量农业工具和陶器,还有彩陶和10多种刻画符号,而且发现碳化黍、油菜籽和粟等农作物标本,以及储藏粮食的窖穴等,表明大地湾人已进入成熟农业经济阶段。与大地湾文化时代和文化面貌相当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我国已发现不少,如黄河中下游河南新郑、舞阳贾湖的裴李岗文化,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山东淄博后李文化、西辽河内蒙古赤峰的兴隆洼文化等都是典型代表。这些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均以发达的原始农业为特征,而原始农业是文明孕育的先导。可见,伏羲时代正是中华先民走出洪荒迈向文明的转折点。

  关于伏羲创世的故事一直在中华先民中广泛流传,至迟在战国时期已被载入文献。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中晚期楚墓帛书甲篇,完整记载了伏羲、女娲先天地而生,结为夫妇生了4个儿子,他们与帝俊、炎帝、祝融、共工、禹、契等开天辟地、协和阴阳万物、安靖山川、安排日月星辰运行有序、制定历法等内容,其核心包括了开辟天地和繁衍人类两大主题,是典型的创世神话。古史传说与考古材料交相印证伏羲是中华民族开辟天地、繁育人类、肇启文明的创世英雄。

  一画开天:道启鸿蒙的人文始祖

  天水伏羲庙号称“中华第一殿”,主殿先天殿正中暖阁的伏羲坐像手托八卦,坐像前方左右为龙马雕像与河图、洛书石盘,大殿东西两壁是反映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取火种、养牺牲、定嫁娶、制礼乐、作甲历、立占筮、创九针、设九部、以龙纪官等发明创造功绩的壁画,殿上方顶棚正中藻井绘有河图和先天八卦图,周围是六十四卦图。大殿正门和东西两侧门上方分别榜书“一画开天”“开天立极”“道启鸿蒙”匾额;大殿内暖阁上方榜书“文明肇启”匾额。

  先天殿围绕伏羲圣像的陈设、壁画和匾额,浓缩了伏羲及其部族的主要创造发明和文化贡献。这些伟大创举引领中华先民过上耕稼定居、男婚女嫁的社会生活,开启序礼和乐、分部理民、继天而王和文以化人、民智觉醒的古国时代。如伏羲创画八卦就是在长期观察天文、地理、鸟兽万物和人间世事情态,进行性状分析、探寻规律、归类整合、高度概括的基础上,发现宇宙天地间纷繁复杂、变化无穷的万事万物,在本质上只有阴阳对立又相反相成的两种属性。于是用抽象化的阴、阳二爻予以表示,并排列组合为构成世界的八类基本物质或者现象,也就是八卦。

  陆游《读易》诗曰:“无端凿破乾坤秘,祸始羲皇一画时。”伏羲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和,破解其中奥秘而一画开天。伏羲创画八卦和一系列发明创造是中华先民从原始思维进化到理性思维的智慧跨越,也是超越结绳记事时代,走向文明的标志,伏羲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伏羲文化:中华文脉(明)的活水源头

  自先秦以来,人文始祖伏羲包括女娲成为中华民族历代口耳相传又见诸典籍并加以推崇、歌颂、信仰、祭奠、寻根的对象。于是历代贤哲学人乃至统治阶层,遂以伏羲、女娲事迹及其文化创造活动为基础,复经演绎加工和增益扩展,加之民间传说、信仰崇拜与风俗习尚的推衍流传,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内涵深奥且蔚为大观的伏羲文化。

  伏羲及其部族一系列发明创造奠定了中华民族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第一块基石。以八卦为例,从伏羲八卦到周文王六十四卦,再到孔子编订《周易》进而形成易学体系。《周易》作为中华文化原典,位居“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崇高地位,是儒家、道家等诸子学说的重要来源,还有其他先秦诸子各家学派的思想或多或少都与《周易》相关。伏羲仰观天文是八卦形成的重要依据,故古代天文历法学说亦源自易学体系。易学体系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石,中国传统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密不可分,所谓“《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是对两者关系的形象概括。易学又对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音乐、建筑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见,追根溯源,中华传统文化大多导源发祥于伏羲文化。

  伏羲及其部族子孙的活动足迹遍及神州大地,除甘肃外,陕、晋、冀、鲁、豫、苏、川等省也有关于伏羲生地和故里、故都、葬地的文献记载与民间传说。目前可考的祭祀伏羲祠庙建筑在上述8省以及徽、鄂、湘、粤、桂等省份共有82处。正如闻一多所说,伏羲部族从黄河上游迁入中原后,古代的“诸夏”及其同姓的若干夷狄都是龙族团即伏羲的后裔,如五帝时代的黄帝、颛顼、祝融等众多首领,北方的匈奴,南方的荆楚、吴越各蛮族。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不少成员都奉伏羲、女娲为始祖。史称伏羲人首蛇身、以龙纪官,说明伏羲部族最初以蛇为图腾,随着迁徙和部族间的大交融,伏羲氏将渐次融合的各部落图腾部分地融入蛇图腾之中,从而形成了“龙有九似”的复合图腾即龙图腾。这种崇龙习俗和文化心理世代传承,故中华儿女认同是“龙的传人”,龙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情感纽带和精神象征。伏羲时代族群的多元一体与共生融合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初萌芽。

  千百年来,伏羲及其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华民族心灵成长、精神塑造、性格养成、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作者系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会长)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