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济宁:儒风雅韵汇流成海——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下的“两创”新篇章

来源:农村大众报作者:张超 步瑶 杨昆 秦宣凯 2024-09-26 09:20

尼山圣境。

  当秋风轻拂过蓼河的波光,夜幕下的曲阜,古街的灯火与霓虹交织,映照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繁华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济宁,这片承载着儒家文化精髓的热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随着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序幕即将拉开,我们仿佛听到了千年前孔子的教诲,穿越时空的长廊,与现代文明的脉动同频共振。

曲阜蓼河古街夜景。

  久仰曲阜,幸会蓼河。

  孔子的智慧,儒家的教义,将在这场文化节中,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其不朽的魅力。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其创新性发展的探索。济宁,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世界的目光,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风采。

  让我们随着轻摇的游船,穿梭于蓼河的波光之中,一同感受那从古至今流淌的文化活水,如何在今夜,汇聚成一场璀璨的文化盛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的庆典,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文明的交流。在这里,每一盏灯火,每一段故事,都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文化盛宴的开幕。

  文化“两创”,从“新”出发

  近年来,济宁市积极践行文化“两创”使命,深耕儒家文化的沃土,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文化“两创”重要载体,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意义非凡,济宁市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和高端对话,为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提供了舞台。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的国际思想文化对话交流平台。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上举办的学术演讲。 杨国庆 摄

  在今年举办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在开展交流研讨之余,走进曲阜,身临其境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0年创办以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回顾历届论坛的盛况,从古典文明到现代时尚,从文脉传承到文明交融,从曲阜尼山走向世界各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拓展,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交相辉映。

  十年来,海内外专家学者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思想,在沟通中凝聚共识,以文明对话同促文明交融互鉴,共筑人类美好未来。而这一切的原点,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寻找。

  随着2024年国际孔子文化节的脚步日益临近,济宁市正以一系列创新活动迎接这一文化盛事。今年的孔子文化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AI数字人“孔小礼”的互动体验,这项技术将使孔子的形象和智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通过数字人互动和短视频内容,儒家文化的年轻活力将得到充分展现,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和研学群体的兴趣。

  同时,文化节还包括“自驾游零公里”活动,该活动是对传统旅游方式的一种创新,旨在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自由的旅行体验。通过自驾游,游客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孔子的足迹,体验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孔子文化节期间还将举办152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如理论研讨、文艺展演、公益讲堂、小戏小剧、阅读朗诵、非遗展示等,这些活动将全方位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参与者能够深入体验和学习儒家文化。

  文化节的亮点之一是“跟着孔子游山东”活动,它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同时,“孔府美食季”将展示山东的地方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儒家文化中的饮食哲学。

  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济宁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济宁市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新作为。通过这些活动,济宁市正努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推动文化“两创”深入发展,从“新”出发,搭建永不落幕的“文明互鉴大舞台”。

  从“文化+数字”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到“文化+戏剧”的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再到“文化+文明”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站在新时代风口的济宁,文化“两创”插上了“数字翅膀”,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奔赴数字文明的“星辰大海”。

  以文化人,优秀传统文化下基层

  近年来,济宁始终将“科学传承”作为文化“两创”的前提,创新性地将“仁义礼智信”请出庙堂,置于文化活动、政德教育、学校教育、基层社会治理等不同的场景中。先根据受众群体的特征进行需求层次和传播内容的分类,再创新呈现、按需供给、定向传承,取得了显著效果。

  坐落在汶上县刘楼镇的小坝口村是著名书法家刘韵珂的故乡,刘韵珂书法刚健有力,村里后人皆以其作品《汶上小坝口重修文昌阁记》为荣,以此为帖,学习“刘体”书法。

  “近年来,我们村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七八岁孩子,争相习帖、舞墨丹青。”小坝口村党支部书记徐磊说,该村积极探索“文化育人、书香富民”新路径,多年来,村民之间吵架拌嘴现象不见踪迹,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推动形成了良好家风、民风、村风。小坝口村聚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风化俗,一幅村美民富的和美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近年来,济宁市立足文化“两创”,建立市级“习语润儒乡”宣讲品牌为引领、县级“一县一品”为支撑、行业特色宣讲品牌为补充的“1+14+N”的宣讲品牌矩阵。聚焦儒家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三大重点,讲好儒家思想和圣贤先哲的思想精髓,让文化的力量根植民心。创新推出“习语润儒乡”系列主题动漫宣讲,让恢宏严肃的历史化身生动有趣的动漫。打响“儒学讲堂”普及教育品牌,形成“市有讲师团、县有志愿者、校校有导师”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体系。将第一书记、法官、律师等群体纳入宣讲团,传承弘扬“和为贵”思想精髓。在全省率先成立济宁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全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用“和为贵”品牌打造人民调解“济宁样板”。

济宁市各地创新形式,以文化人,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生活。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济宁市各地融入百姓生活中。济宁市成立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宣讲队62支,打造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试点263个,实施新礼仪改革,推广儒学讲堂、蒲公英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志愿服务模式。组建“齐鲁好家风”宣讲团,打造家庭家教家风实践教育基地45处、亲子阅读教育实践基地100处。

  “游读圣地”,打响文化研学品牌

  济宁市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文化“两创”和研学游进行结合,对人文底蕴资源丰厚的济宁来说,抓住痛点,盘活资源是关键。

  位于曲阜市孔子大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自2023年9月27日开营以来,共计接待国内外研学、商务团队约10万人次,总营收破千万元。依托曲阜儒家文化特色优势,基地自主研发的传统课、非遗课、精品课、讲授课、拓展课五大类特色研学课程成了最大的亮点。

外国友人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学习。

  “我们的传统课程,像《拜师礼》《韦编三绝》等,学生可以通过古礼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礼仪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教研部负责人刘海涛表示,借助曲阜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基地建立师资库,将当地20多位非遗手艺人吸纳进去,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将“体验感”直接拉满。

  在一些研学路线中,“特色乡村研学游”的字眼也十分吸睛。在小雪街道阮家村亦乐田园曲阜儒家研学旅游基地,一场传统拜师礼正在庄重上演。“我们紧扣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创新探索‘文化+教育+农业+旅游’新业态,自主研发拜师礼、开笔礼、扎染、拓印等30余种体验课程。”基地负责人李遵廷说。

  新玩法激发新活力,从2006年曲阜举办中国第一个修学旅游节,到2017年,由十省市在曲阜发起成立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再到如今济宁市策划推出4大研学主题、10条精品旅游线路,济宁正举全市之力打造“游读圣地”研学品牌,形成了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的优势局面,建成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处、省级示范基地22处、市级示范基地57处,为全国研学基地培育树立了标杆。

  通过文化“两创”和研学游的结合,济宁市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探索出了新的路径,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创新产品,非遗传承发展后劲足

  “是梳子,也是一件木制艺术品。”近日,走进位于嘉祥县大张楼镇的周广胜木雕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大厅,一件被称为镇店之宝的木梳,在展台上十分醒目。紫檀木料,梳背上一朵玫瑰花插在花瓶里,还有一束穗子系在梳背上,给梳子增添了古雅与婉约的韵味。

  “这把梳子叫‘花影’,寓意美好,非常受欢迎,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上,销量已超100万把。”周广胜木雕有限公司宣传部主任王军伟拿起梳子向记者介绍。

  “我们与文化‘两创’结合,陆续推出了‘嘉祥有礼’‘济宁有礼’‘好品山东’等梳镜套装,也受到了一致好评。为让传统手工艺活起来,我们与孔子博物馆联合推出文创作品《鲁壁藏梳》《杏坛梳镜套装》,去年,我们的《儒礼之约》梳妆套盒获得了‘创意济宁’的金奖。”嘉祥木雕非遗传承人周广胜说。

  小木雕梳撬动大产业,嘉祥县强化文创品牌的打造,将文化元素与有形产品结合,在鉴赏、使用文创产品过程中,进一步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两创”和非遗相辅相成,非遗为“两创”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灵感来源,而“两创”则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近年来,济宁一直致力于文化呈现形式的创新,通过实施非遗传承“三三制”模式,即“名录+传承人+基地”相互联动,济宁市成功打造了非遗传承链条,深挖资源,完善非遗项目体系,创新形式,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并培育品牌,推进非遗传承基地建设。这些措施不仅增强了文化旅游发展活力,还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传统文化的魅力源于历史悠久,而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坐拥丰富文旅资源的济宁,在文化产业融合中丰盈业态、创新产品,非遗传承发展后劲十足。

  文旅融合,乡村全面振兴添活力

  近日,坐落于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的牛运震纪念馆迎来了一批前来学习参观的游客,新兖镇文化站站长周盈满正在为他们讲解清代著名清官牛运震的为官理念。

  “第一个俭是节俭的俭,即厉行节俭,以俭养廉,愿与百姓分衣食甘苦;第二个简是简单的简,即化繁为简,不要官场做派,力求一切便民;第三个检是检查的检,就是要做到经常监督检查,按制度约束抓好落实。”周盈满说。

  牛楼社区充分挖掘牛运震精神,建设了牛运震纪念馆,为社区打造了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通过实物陈列、场景还原、石雕石像,充分展示了牛运震倾情为民的廉政事迹和文学成就。纪念馆开馆以来,周盈满和她的同事们已经为1.2万个参观团进行了讲解。现在,牛运震纪念馆不仅仅是牛楼社区的文化标识,也成了兖州区廉政文化和政德教育基地。

  传统文化凝聚了人心,吸引了人气。许多在外致富能人纷纷回乡投资创业。集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庄,年经营性收入100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0多万元。花鸟鱼虫大市场、钢材大市场和商贸中心吸引了100多家商户落户,安置400余名村民就业。

  位于邹城市大束镇的大洪沟村,则聚焦“一村一品”,青山、碧水、小院、帐篷……在这里,老旧的院落经过改造成了网红打卡地,每一处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让许多观摩考察的专家学者眼前一亮,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在大洪沟建立乡创产业园,以产业孵化、研学体验、民俗旅游、文化创意为支撑,实行‘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通过创业入股、租赁等方式,累计引进乡村振兴合伙人162名,打造了灵泉春茶、汉服馆、浮生小酒馆、咖啡屋、妮妮红等15个合作项目,成为不靠游客支撑也能自我发展的产业孵化器。”产业园负责人章耀东说。

  大洪沟村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下,让乡村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当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享受,同时为游客提供一片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如今,济宁许多的乡村同牛楼社区、大洪沟村一样,正在发生着巨变,深挖文化“两创”,村民吃上了“传统文化饭”。

  近年来,济宁市高能级、系统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微山湖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举办……济宁的文旅产业能级不断得到提升,“文化济宁”的声音愈发响亮。

  携诗书礼乐,掬悠悠文脉。文旅融合中的济宁,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不断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让文化之花绚烂绽放,其芬芳不仅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更跨越山海,飘向世界。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