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资源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作者:王子君 2024-06-29 08:4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资源,就是要对照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与育人需求,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思政“养料”,融于当代青年的自我审美与价值追求,实现思想上的相承、情感上的相融、价值上的相通,使其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服务社会,真正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的家国情怀。以史观之,那些被广为推崇认可的古之君子都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家国情怀使得古人的形象更加充实高大,能够穿越历史的迷雾引发情感的深深共鸣。当前,青年学生要秉君子之风、承爱国之志,夯实强国有我之理念,充分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不断提升本领、完善自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增强创新意识,怀揣科技报国理想。位卑未敢忘忧国,历史上多有心怀天下、为家国之需弃笔从戎的君子典范,青年学生也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充分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积极发挥自身科学素养高、年富力强、敢于创新的优势,坚定理想、脚踏实地,不断拓展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要增强忧患意识,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青年学生既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充分肯定、合理利用改革开放的文明成果不断推动自我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居安思危、增强底线意识,不忘“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执迷于过往的所得所获,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目标努力。要坚持实干兴邦、知行合一。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纵观历史上纸上谈兵、虚谈废务的行为,都是空谈误国的负面典范。纸上得来终觉浅,青年学生要秉承埋头苦干、低头实干的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事业,用个人足迹丈量祖国山河,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小事做起,从冷板凳坐起,在实干中锻炼自己、在实干中成长成才、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端身正己、铸就高尚品格。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必须以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人格追求端身正己,以道德为尺丈量人生,从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在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广大青年要善养“浩然正气”。浩然者,为人方正、处世规矩,心怀社稷、不幕私利,以至刚至大之正气在天地间挥洒下大写的“人”字。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他以天下为己任,“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又能无畏地坚持心中理想,“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国不屈而亡,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明代名臣于谦更是立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誓言……青年学生滋养浩然正气,就是要向古代仁人志士学习,矢志追求天地正道,坚决捍卫世间真理,言行有据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人民。广大青年要着力构建完善人格,这种“完善”既包括对内的身心和谐,又包括对外事外物的感知应对。历史上的君子无不是克己修身的典范,孔子就常怀律己之心,“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又称赞不被外物所扰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徐干在《中论》中认为,君子修身要自重言行,“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明确指出修身之道的要义在于贵言,也即自重言行,《论语》中也说:“君子不重,则不威。”要为人公正、无私无我,王阳明提出“非至公无以绝天下之私,非至正无以息天下之邪,非至善无以化天下之恶”。对比古人,青年学生处于更加开放、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环境,更应该坚守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以和谐的身心去应对成长历程中的各种困扰和物质诱惑,坚持慎独常思己过,不断完善自我。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合,个人要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要不断地完善提升自我修养,更要以其“芝兰之气”影响他人、改善环境,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共同塑造美美与共的和谐社会氛围。当下,青年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心怀仁德、谦虚好学、待人以宽,在各种社会纷扰中处理好利己、利人、利天下的关系。要知孝悌懂礼仪,“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古人认为只有孝敬父母、善待亲人才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所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即孝敬父母的人不敢去做被人讨厌的人,不敢去轻慢他人;与此同时要重“礼”,即古代社会中形成的各种交往仪节和行为规范,强调“礼乐不可以斯须去身”,要求人们的日常交往言行不能肆意而为、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进行,如此才能带来身心与社会的和谐,“礼也者……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既要尊爱父母,同时又能够把仁爱之心带给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既要敢于充分表达自己,同时又要言行有据有礼,重视同情心、同理心的代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君子重义轻利,好成人之美,不在乎个人喜好得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所好之义是社会公义、天下大义,因为没有私利作祟,所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以仁义、公义而不是私利为出发点,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所以能够“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真正做到以苍生社稷为重。对于当下的青年学生来说,应心怀民族复兴之大局、社会和谐之重任,坦坦荡荡、与人为善,切忌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带领朋辈一起以拳拳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