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个结合” 坚定“四个自信”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魏余秀 2024-04-16 09:01

  3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学习这篇重要文章,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两个结合”给我们带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人民政协应运而生,时间可追溯至1948年4月30日发布的“五一口号”,号召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协商建国并非一时之念,而是蕴含着巨大智慧。正是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力指导,在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政治形势复杂,百业凋零,百废待兴,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条件的背景下,为了增强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建新中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而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又赋予了人民政协“五大任务”:协商国际问题,协商候选名单,提意见,调整关系,学习马列主义。75年的光辉历程,人民政协不负重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有的协商民主,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和合共生、和衷共济、天下大同等观念,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等目标要求,催生人民政协由“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进一步丰富发展为“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既明确界定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也指导确立了新征程上人民政协的工作定位,从而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一起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两个结合”推动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组成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两个结合”,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从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领域出发,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丰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贡献。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将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抓好思想理论武装,围绕中心大局,立足专委会优势,勇担“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职责,积极推进文史资料工作提质增效。在“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思路理念氛围中,坚持守正创新,稳扎稳打,踏踏实实,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山东省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