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点燃传统文化之火 ——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幕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董丽娜 2024-03-26 16:32
当古老的韵律遇上现代的节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悄然展开。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自去年9月启动后,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社会关注度空前高涨,大批高质量作品脱颖而出,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古籍书画和庙宇殿堂,它们以现代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重新演绎,使经典之作重获新生,展现出深邃魅力。
多元表达 赋能经典传承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可以唱的《诗经》,你听过吗?柳树成荫,树影婆娑,卢婉盈和队友婉转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富有诗意的湖边。作为广东培正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她们以“吟唱+诵读”这种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将《诗经》中的经典篇章演绎得如诗如画。
卢婉盈(左)正在参加才艺比赛
“我们是从校内选拔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我们都乐在其中。”从筹备到演出、拍摄、剪辑,卢婉盈和同学们对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每一处细节精雕细琢,丝毫不敢怠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任重道远,诵读大会的开展为这条路打下了坚实基础,能够参与其中,我们深感荣幸。”
“我们辅导员在班级群里发了大会的通知后,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今年19岁的王雅琦,就读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法语(国际组织)班。一次学校组织的曲阜研学,开启了她的中华经典之旅。
在本次活动中,她一直在寻找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产生共鸣的“密码”,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讲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经典故事,生动再现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仁”“礼”理想的情形,利用“一老一新”的反差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同样以“新老融合”的形式演绎经典作品的,还有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情景剧《<劝学>节选》。在“荀子”与“韩非”“李斯”一问一答、师生互动间,儒学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深入观众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情景剧演出的选手,都是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教师,他们演的不仅仅是荀子、韩非、李斯,更是如今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自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栾琦与队友们在一起研习经典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和行为,都能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找到源头。这种寻找源头的过程,会引发思想共鸣,从而收获满足感。”栾琦作为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老师,是本次大会的选手之一。
当下,越来越多像栾琦一样的年轻人,正以满腔热情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以全新的视角解析这份文化遗产,从中寻找自己的文化根源。
文化使者 助推文化出海
中华传统文化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然而,在面向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有时也难免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精通两国语言的“文化使者”便成为了化解文化隔阂、促进文化交流的“治病良方”。他们以其独特的语言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理解,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被世界所理解和接受。
王欣冉就是这样一位文化使者。她本科专攻西班牙语,同时也是一位传统文化爱好者。随着对两种文明的深入了解,她决心要做点什么。何不将爱好与专业相结合呢?研究生期间,她坚定地选择了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专业。
“都说中国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会‘血脉觉醒’,我个人倒认为或许是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我们才明白原来老祖宗说的话,真的有道理。”此次大会中,王欣冉与队友用西班牙语演绎了作品《孟子·尽心章句上》,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出色的策划能力,作品备受网友好评,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我近期正准备去西班牙孔子学院做志愿者,未来打算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工作,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推介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精通法语的王雅琦说,“曲阜研学之旅,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它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决定参加诵读大会,将我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与我的专业语言相结合,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未来出国留学后将会继续努力,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典筑基 铺就人生底色
“‘人之初,性本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小妈妈就教我读经典古文,随着我逐渐长大,接触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对经典就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经典文化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石。9岁的赵嘉琳是日照市济南路小学的一名学生,说起自己学习经典的经历,小姑娘如同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分享学习经典的乐趣。
舞台上的赵嘉琳
日照市济南路小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了参加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学校精心策划,将儒家经典诵读与少儿歌舞巧妙结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精彩演出。
“本次诵读大会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了他们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指导老师申杰说,“只有让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真正把优秀传统文化‘种’进学生的心坎里。”
姜衍文和姜衍武是一对双胞胎,就读于招远市泉山学校,和赵嘉琳相似,他们从两岁半便开始在父母的陪伴下每日晨读经典。
姜衍文和姜衍武在一起读书
“从小爸爸妈妈就领着我和弟弟读《论语》《孟子》等书,《论语》是我的最爱。”姜衍文和弟弟此次的作品主题便是“让仁爱之光照亮四方”,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闲暇时,他们经常会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虽然年纪小,但讲起经典来头头是道。
谈及孩子们的学习,爸爸姜本清深有感触地说:“在家里,我从不逼迫孩子读经典,而是在床边、茶几上、沙发上故意放很多传统文化书籍,有时甚至连封皮都没拆。孩子们自己拆开阅读,经常需要我提醒他们放下书去吃饭。”作为烟台机械工程学校副校长,他坚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不仅将经典融入家庭教育,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在弦歌不辍、思接千载的传承中,越来越多的儒家经典故事正在从沉睡中苏醒,一点点“新”了起来、“活”了起来、“潮”了起来,从纸墨之间走向大千世界,定格为新时代的文化风景。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 敬请期待!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