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享黄河文化盛宴 过浓情“中国年”——2024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综述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宫英英 2024-01-22 14:40

  鲁锦、绢花、木雕、剪纸,一双巧手呈现精彩万千;山东梆子、佾舞展演、民俗舞蹈,一方舞台展现齐鲁文化;孔府花馍、邹鲁酱醋、非遗糖画,一口美食品尝各地风味……

  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指导,孔子博物馆、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是孔子博物馆响应山东省委宣传部发起的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以“文化先行、旅游推进、好品带货、网络传播”为内容,通过“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呈现出一场饱含烟火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打造了体现山东黄河文化乡土风情的沉浸式体验区。

  非遗好物 尽展齐风鲁韵

  走进孔子博物馆的黄河文化大集,仿若进入一座非遗大观园,花馍、翻纸花、峄山松墨、尼山砚、楷木雕刻等传统非遗项目,以展演、现场体验等方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峄山古代盛产油松,是制墨的上等原料,峄山松墨要经采松、造窑、发火、取煤、和制、入灰、出灰、磨试等八个步骤方可制作而成。在宋元时期,峄山松墨作为贡墨敬奉朝廷。”峄山松墨非遗传承人薄开峰向游客介绍道。近年来,以薄开峰为代表的峄山松墨非遗传承人研究传承峄山松墨自北宋以来的传统技艺,为弘扬峄山松墨文化作出了贡献。

  谈到参加本次黄河文化大集的感受,薄开峰说:“感谢孔子博物馆提供的黄河文化大集平台,让峄山松墨的风采重新展现于孔孟大地,增强了大家对墨历史的了解,也让我们对孔孟之乡的文化“两创”事业发展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人间烟火 汇合幸福“年味”

  赶大集,美食必不可少。孔府的饮食文化秉承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孔府面食糕点更是以其细致精美而著称。

  孔艳芳是孔府花馍的第三代传承人,她传承了老一辈花馍工艺技法并加以创新,改良之前,糕点上的图案多是画上去的,改良后,用果蔬汁和面,变成了带有各种寓意的面食单品。

  以面为料,以手为艺,一个个小小的面团在孔艳芳手中如被施了魔法,变化出多种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寓意着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的花馍,既能观赏又能食用,成为人们年货的首选。

  孔府糕点的文化价值不仅仅在于美味可口,更在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款糕点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寓意,如大酥合象征着“五谷丰登”、荷花酥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等,这些寓意丰富的糕点,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曲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黄河文化大集”上还有腊味、卤味、糖葫芦……目之所及,满是人间烟火气,汇合成大家最期待的幸福“年味”。

  沉浸式打卡 共赴文化盛宴

  “来到黄河文化大集,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浓厚文化氛围,非遗项目和社教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传承非遗,彰显了孔子故里独特的文化气质。”游客郑腾说道。

  在黄河文化大集现场,孔子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小朋友们在活动中了解腊八习俗,亲手制作腊八粥、腊八蒜;体验孔府点心制作、雕版印刷新年门神等,感受节日氛围。

  据了解,“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系列活动通过人民日报、央视频、党媒平台、抖音、快手等十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全网收看量破2300万。微博话题#孔子博物馆黄河文化大集热闹开市#登上济宁同城热搜榜第2位。

  “孔子博物馆过大年·黄河文化大集”通过看展览、赶年集、买年货、学手艺、尝美食、看大戏等形式,让广大游客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黄河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和弘扬。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