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青年学者征文活动述评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王盛宇 2023-12-19 20:1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举办了“文化传承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青年学者征文活动。征文环节自2023年8月14日开始,至9月15日结束,共收论文56篇,参与征文的既有中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等高校的教师,也有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参与面十分广泛。经过严格专业的评审,共有10篇高水平论文获奖,论文作者均受邀于2023年11月23-25日赴曲阜参加“文化传承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在青年论坛环节进行交流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蒋范的《从<周礼>到诸经:郑玄“礼”学的展开与问题》认为,郑玄基于弥合两汉今、古学之间的争议,引今文经、今文家说入古文经学,并在“变异损益之极,极于三王”的思路下构建起一套博而精的经学体系,但这套系统却遮蔽了被解释经典的独立性,并因其过分文献化的特点而放大了汉末经学的“文”弊之失。
上海大学文学院沈乘风的《语言即文明:辜鸿铭的语言民族主义与中华文明情结》认为,辜鸿铭翻译《论语》时运用翻译和独特脚注对《论语》进行解释,其语言民族主义与其中华文明情结紧密相依,他从语言角度对比中西文明,认为中国语言并不比西方语言低劣,中华文明亦不在全球文明对比中处于下风。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基于“第二个结合”的时空特征分析》认为,源远流长的历史、九州共贯的地域统一和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分别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主体特征,这决定了“第二个结合”的演化路径,即在时间、空间、主体三重维度中表现为从历史传承走向未来指引、从中国传统走向世界向度以及从民族文化走向人类文明。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迟希文的《“德福一致”何以可能:柏拉图<理想国>与孔子的方案》认为,柏拉图《理想国》与孔子均对“德福一致”议题作出过有益的探讨,在“德福一致”观的基本内涵、“德福一致”可能性的前提和“德福一致”的可能性问题三个方面二人各有异同。
潍坊科技学院马文军的《小学语文教材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融入研究》认为,不同级册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平稳进阶和整体布局方面并不理想,对主体性文化素材的选用融入有所不足,优化解决方案包括科学定位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和推动实现从“文学的语文”向“文化的语文”转型、立体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和加强主体性儒家文化素材的选用融入、素材选用融入予以课程标准相应加持和文化学人担纲小学语文主体师资等。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鹏的《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是在汲取前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情况深入考察提出的,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意蕴的时代命题,既有着浓厚的马克思主义渊源,也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还有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文明研究的智慧,充分彰显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体现对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未来福祉的现实关切。
贵州大学哲学院梁兵的《思孟学派的身体观发微》认为,思孟学派站在“立人极”的视角,观察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通过上溯“己身——父母——祖父母……始祖……天地”这个身体生成历史来认识己身,从而将己身看作父母之“遗体”、“阴阳之精”,思孟学派的身体意识,发端于亲亲之域,根源于天道之思,表现出既爱身又舍身的吊诡,而又推及对妻、子的敬爱。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栋材和张路易的《现代时间观念与中国式现代化》认为,中国现代时间观念发轫于西方进化论的传入,早期以救亡图存、独立富强为主线,以中西文化互动交锋为特征,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最终通过马克思主义时间观得以确立,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守时”“惜时”“与时偕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文化和“把争取时间放在首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种意识形态进而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精神与文化精义,这对于反思和破除西方现代化模式、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民族大学杨天保和文春霞的《儒耶对话的诗学政治学新径——近现代华牧徐松石的思想流变》认为,徐松石在异域除了赋诗“自鸣自和”地怀念故国,又转向研治宗教诗,运用“以诗解诗”的中华诗教方法集中注解《旧约》诗歌,重释基督宗教诗歌起源、生成逻辑、结构功能及其合法性,但是在促成政治书写、知识生产与宗教实践三位一体的同时,其诗学政治学策略亦让海外儒耶新对话滑向保守主义。
保定学院文学院邓芳宁的《王蒙“以王解孔”论》认为,王蒙的《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将《论语》作为一部活的、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人生与社会的书来阅读理解发挥,有我注六经,也有六经注我,既努力学习汲取古往今来已有的种种解说,又力求做到进行充满王蒙个人特点的与《论语》的深切互动,在阐扬孔子“积极乐观”“好学力行”“中庸之道”“万象归一”等方面尤见功力,为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上述学者一致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不仅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而且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衣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