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观点集锦 | 第十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专家观点精彩纷呈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23-11-25 22:19

  11月24日,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儒学社团、儒学专家学者代表进行了分组研讨,现摘选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彭彦华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学术研究部负责人、研究员

  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到形成“两创”方针,再到提出“两个结合”重要思想,不仅体现出我们党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品格,也为我们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传承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传统文化已经被纳入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当今应甄别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儒家文化适应时代精神的优秀成分,弘扬精华,善用儒家文化。

  解光宇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安徽省孟子思想研究会副会长

  朱熹认为孔孟之学才是中国文化之本,并与程洵多次辩论,最终程洵同意朱熹的观点,致力于儒学研究。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朱熹引导程洵读《论语》《孟子》等书,以探其本;二是指出“理之所在,即是中道”,批评程洵“穷理之要,不必深求”的错误观点;三是《西铭疑义》与关学解读;四是讨论持敬寡欲问题,肯定程洵 “能持敬则欲自寡”的观点,但也指出其中的不准确之处。朱熹继承孔子“博我以文”的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了“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意识、传播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儒学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肇中

  福州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长、教授

  文明意识往往在“我者”与“他者”的世界历史性对话中呈现,进而形塑其“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双向价值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洞见“殊性”而获致成功,因成功而逐渐呈现出其“普遍性”取向。这一“特殊性”与“普遍性”所形塑的新型价值结构,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演生逻辑。它对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亦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起着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

  常强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文献期刊部副部长、副研究员

  新时代中国儒学社团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其从业者当本着对历史、现实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立场,克服各种“成长的烦恼”,科学谋划、大胆开拓,创新思路、精进有为。从定位上看,儒学社团及其从业者是“大众儒学”“百姓儒学”“生活儒学”的志愿者和引领者,应全力搭建学术通向大众、走进民间的桥梁和纽带。儒学社团有必要做到传播与传承、研究与应用、事业与产业、专业性与跨界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把工作重点聚焦在推动化民成俗、服务百姓生活,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命运共同体,发挥资政作用、为党委政府提供智力支撑,多方募集资金、实现持续发展等方面,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力争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事业、促进中外文明深度交流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陈以凤

  孔子研究院学术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中华传统礼仪源远流长,其与传统道德互为表里,展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精神。传统礼仪内含的教化之意、和谐之道是其发展不息的生命力所在,在当代社会依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新时代,传承礼仪需要秉承时为大的原则,使其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之放入现代文明中进行科学阐释,扬弃创新,使之助益于现代生活。在具体实践上,传统礼仪需要在损益中坚持面向大众、面向现代生活,成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容,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有序,再塑“礼仪之邦”。

  朱莉涛

  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传统家礼文化具有以仪立范、教以效化、怀宗追远、整齐门内、辅佐国法等重要功能,并对封建制度的巩固与延续、传统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应发掘传统家礼文化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培育等方面所具有的当代价值,以真正实现对传统家礼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王顺兴

  河南省孔子学会党支部书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共同特性。在诸多重要元素中,儒家遵道自强、崇德向善、循礼守正、游艺泰然的君子文化,对现代文明建设中理想人格的构建依然有着积极意义。应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以传统的君子文化为滋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培养造就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翟凌宇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