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文化使命 谱写时代华章 山东深耕人文沃土,探索开辟文化“两创”新路径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赵琳 2023-09-25 10:07
五千载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十年间赓续文脉,薪火相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发展,对山东文化建设寄予厚望。2013年11月,在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2018年6月,再次对山东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提出殷切期望。2021年5月,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又一次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深情似海寄齐鲁,厚望如山看担当。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文化传承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强顶层设计,深耕人文沃土,坚持守正创新,做好“探源”“活化”“立德”“传播”文章,探索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探源活化,创新文化传承发展模式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贤哲辈出,典籍丰富。《儒典》是《齐鲁文库》的开篇之作。在即将举办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将发布《齐鲁文库》的最新成果。“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山东计划用10年时间全面辑录整理山东历代传世文献,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一流文库。”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王志民说。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山东以多个重大文化工程带动文化传承发展,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
实施“山东文脉”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复制回归珍稀汉籍1600余种,推出1816册的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编纂6000多种、13亿字的大型文献《齐鲁文库》。编写出版《中国字·中国人》及系列融媒产品,有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文化自信,感知传承中国人应有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沂水跋山遗址、临淄赵家徐姚遗址、泰安大汶口遗址、城子崖遗址等“海岱考古”成果丰硕。
实施“凝心铸魂”工程,贯通马克思主义之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创办泰山论坛、黄河文化论坛等高端研讨平台,组织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打响“习语润心”“红色挎包”“薛思明理”“沂源红”等宣讲品牌。
根之茂者其实遂。山东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统筹实施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建设,“四廊一线”贯通将全省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激活文化传承发展新势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民族歌剧《沂蒙山》、图书《靠山》《中国北斗》、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京剧《燕翼堂》,电视剧《经山历海》《三泉溪暖》、红色舞剧《乳娘》……一部部精品力作叫响全国。
“过节喽!”9月20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整体宣推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举行。山东坚持生活化、时尚化、品质化,推出“黄河大集”系列主题策划,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丰收大集”、冬季“年货大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火热IP。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山东手造”工程硕果累累,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人气兴旺,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效果显著,文旅融合发展动力十足。如今,1200家旅游景区遍布全省各地,“好客是真情、好品凭质量”叫响全国。
立德树人,让优秀传统文化润泽日常生活
志愿者手把手地教孩子折叠、裁剪,说说笑笑中,立体蝴蝶剪纸跃然手中。“趣味剪纸 传承文化”,是嘉祥县“雏鹰课堂”志愿服务的保留项目。今年暑假,济宁市共开设“雏鹰课堂”187个,招募教师、大学生志愿者800余人,预计有4500余名城乡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来。
“文化‘两创’落地,要找到传统文化与公众之间的融合点,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形成精神共鸣,从中获得精神滋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说。
山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等创新举措,并出台《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在全省确定了34个统筹推进美德和信用建设工作试点地区,推动美德信用建设“落”到各领域、各行业、各场景。
围绕推动文化“两创”融入日常生活,山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擦亮“厚德山东人”金招牌。目前,全省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先进典型遴选体系,开展“五好家庭”创建、“最美家庭讲家风”等活动,选树宣传一批“齐鲁最美人物”“山东好人”等先进典型,推出全国道德模范20名,1139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居全国前列。
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批试点省份建设,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标准全覆盖,2100多万名志愿者汇聚成弘扬传统美德的亮丽“风景线”。
传播交流,以“文”为媒架起沟通桥梁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世界大变局中,更加凸显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立足“四个讲清楚”,从2010年起,山东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广泛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
一方印、一扇屏、一本书、两色印泥,新文房四宝让中外宾客爱不释手;声光电元素俱全的数字化演出,夺人眼球、令人称赞……借助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一平台,山东好品集中亮相,“圈粉”无数。
即将举办的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创新举办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东西问·中外对话”论坛、文物(博物馆)分论坛等,推出大型主题光影秀,策划“黄河大集”展示展销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也成为世界读懂中国、了解山东的多彩窗口。
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今年5月,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举办2023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维也纳专场活动,多国专家深入研讨,达成《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维也纳共识》。在希腊、意大利等举办了“孔子—亚里士多德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东西方服饰之美分论坛”等活动,生动讲述中华文明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让世界听到数字时代的尼山“声音”。我省着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今年成功举办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与外国友城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短视频大赛、“外国友人话山东”等活动,讲好山东故事,传播好山东声音。
山东省委外办副主任、省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白薇认为,“论坛的国际化提升、文化的多渠道传播,展现出中华文明、齐鲁文化强大的国际吸引力,核心动能是中华文化大踏步走向世界。”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