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非遗保护理论实践新成果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2022-10-07 17:0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王文章主编;崇文书局出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立足国家非遗保护工作框架和学科建设,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脉络中,特别是近20年来保护实践和理论积累基础上,探索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期,由王文章主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出版。该辞典编纂出版工作历时6年,5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参与撰写,31个省(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参与组织工作,词条规划和内涵阐释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非遗总体面貌,反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保护非遗的实践经验、理论探索和突出成就。
非遗保护工作不仅是赓续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举措,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正在走向注重整体性和传承性的依法保护阶段。
《大辞典》立足国家非遗保护工作框架和学科建设,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脉络中,特别是近20年来保护实践和理论积累基础上,探索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大辞典》以辞典形式对非遗及其保护工作中词语的意义、内涵、用法加以解释,力求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大辞典》全书320余万字、收录词条6636条。正文主要涵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涵盖基本概念、专业术语。第二部分是制度机制,包括法律法规、条例和管理办法等。第三部分是实践活动,包括各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节日展览等。第四部分是代表性项目,包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类词条。第五部分是代表性传承人。这部分明确了将代表性传承人列为词条的标准:熟练掌握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该遗产所属领域具有公认的代表性,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并且在开展传承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人。
《大辞典》对收录的名词、术语进行学术规范并给予科学阐释,对收录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历史源流、生成背景、技艺特色、文化价值、生存现状,对代表性传承人的基本信息、师承渊源、传承实践、主要成就等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所有词条均由专业人员撰写,其中,基本理论词条和代表性项目中的重大词条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撰写。编纂写作以科学性、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为追求,凸显知识密集、内容实用、检索方便、适用面广的特点,在内容上形成有机整体、形式上保持统一规范、语言上达到科学准确,适应非遗保护领域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需要,同时也为挖掘非遗丰富内涵、实现转化利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大辞典》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中国非遗及其保护工作的总体面貌,是对既往非遗保护实践的系统总结。《大辞典》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相信这部厚重的辞典不仅能让“内行看门道”,还能帮助更多普通读者深入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