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二安”立起来 “文化济南”引客来
来源:舜网作者:路通 2020-08-28 09:32
今年9月17日至21日,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将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5天的时间里,博览会将围绕“促文旅融合·展全面小康”的主题,重点展示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最新成就。其中,“济南二安”将是一大亮点。
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清代神韵派大师王士祯称之为“济南二安”。这两位畅饮着泉城水、沐浴着荷柳风长大的济南名士,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宋词创作的成就,为中国文坛立起了一道风格独具的风景、难以逾越的高峰。那么,他们对于济南文化、城市精神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近日,记者邀请了四位专家就此进行解读。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靖渊:
让“济南二安”能够从文字中立起来
从文学史的角度上来说,“二安文化”的发展并不算一个有系统的文化,仍在挖掘过程中。李清照本身是一个女子,她是婉约派的词人,但是她也有变调,在女子的特质上,还有其深沉大气的一面。而辛弃疾则有宽阔的视野,符合儒家文化中“千万人吾往矣”的气质。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是挖掘二安的精神内核所在,二人的特点以及其共同性,以及跟齐鲁文化的交融点。不仅仅要研究其文学作用,而是可以发现其精神、思想,提炼其文化精粹,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二安文化”的体系。
济南作为齐文化和鲁文化的交汇之地,兼具二者的特点,多变、大气、厚重、稳定,但是又不拘泥。李清照和辛弃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这样的文化特质。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个人情怀和家国情怀其实是互相依存的,其大方向有一致性,就是都具有大格局、厚重、广阔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特性,具有其人格魅力。
同时,李清照和辛弃疾在华人乃至世界的圈子中确实具有可利用的资源,因为他们的知名度高。除了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成就外,他们在思想上、情感上、精神上都具有文化的代表性,所以研究发展这样的文化也是有意义的。不过,对“二安文化”的普及,不能局限于目前大众传播的阶段,作为济南人,应该更加了解李清照、辛弃疾,让他们从文字中被见证,但是又能够从文字中立起来,其作品和人都是能够单独立起来的。在这一点上,绍兴做得很好,不但发掘保护了很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遗迹,几乎每一个绍兴人对他们的文化历史名人都有非常深入地了解,耳熟能详,且能够娓娓道来。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周纪文:
打造“济南二安”背后的城市“文化磁铁”
目前有关“二安文化”这个概念是否严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发掘,但从城市文化名片打造方面来看,无论是从历史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角度,它都具备文化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辨识性,二是凝聚力。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二安”是传统优秀古代文人群体的一个代表,需要大力推广,但同时不要拘泥于此,其背后更丰厚的立意在“济南名士多”。这里说的,不仅是张养浩、边贡、李开先、李攀龙、王士禛等济南本地名士,也有李白、杜甫、苏轼、王维等“过路”名士。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这些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儒学担当精神的名士们,有思想有勇气有才识有情趣,为什么会喜欢济南,选择济南并自发地歌颂济南?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济南,怎么就成了一块巨大的“文化磁铁”,吸引着优秀文人们一拨接一拨、义无反顾地前来?
这个答案,应该是我们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初衷,也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因为我们就是要在继承、推广与弘扬珍贵精神遗产的同时,向所有人传递一个城市发展的理念:打造“文化济南”,通过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磁铁”,逐步形成济南现代的现象级的“文化景观”。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办”?打造“二安文化”名片,或者说是大的文化IP,一定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要用“二安文化”名片告知天下英才,有容乃大、面向未来是新济南精神的核心,要吸引各方人士特别是年轻人前来,持续将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成各种文化产品及创意衍生品,将产品再进一步发展成文化产业,把昨天的文化融入今天的生活,让今天的文化推动城市的明天,不断提高城市的活跃度和创新力,塑造生机无限的新济南,如果说古代名士爱济南是我们的文化自豪,那么未来人人爱济南则应该成为新济南的文化自觉意识。这将是品质济南、城市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路径。
原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崔海正:
“二安文化”的家国情怀彰显城市精神
二安是宋代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全面高涨时期的代表人物,所谓“二安文化”,粗略言之,不妨说是以宋代易安幼安为代表的包括济南文化在内的齐鲁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神,它在某种意义上是开放的、“自由”的、多元的、革新的。
济南历史悠久,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交汇之地。齐鲁是中华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的发祥地,济南为其最重要之府邑,自然受其浸润至深,文学也不例外。目前他们与苏东坡等三人是词学界研究最多的词家。当下,济南诗词组织,特别是女性诗词社团及作品的兴盛当于二安文化密切相关。
家与国在“二安文化”中基本是融为一体的,易安在南渡后从自身经历出发,一变而为特别激切的怀土念旧之思,如其《菩萨蛮·风柔》《永遇乐·落日熔金》《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等。幼安则率部起义南归后,饱含着复杂的心理波澜与人生喟叹,驱敌复国之志、愤激投降派、怀悼失地之情更为强烈而深沉,如其《美芹十论》《水龙吟·渡江》《水龙吟·楚天》《声声慢·征埃成阵》等。“二安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充实、丰富乃至提升了济南城市文化中的某些侧面,使济南城市精神中的朴厚、真诚、侠义,慷慨、好客等风气进一步彰显。
大家虽然对二安耳熟能详,但一般人对之真正了解的却不多,因此需要加强科学多样化之宣传,既不庸俗,也不神化。除学术会议与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之外,其旅游产品、生活用品等物化的东西,及戏曲、诗词创作等精神领域也应多发展。再是要从娃娃抓起,几年前,济南一小学已成为“二安文化”启蒙示范学校,现在看效果较好。另外,还可以委托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培养一批真正能解读并能深入研究济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专门人才,且能长期坚守、代代相传。还有应对济南历史文化名人的遗闻遗物等进一步加以搜淘,寻找某些后人与其之间的联系,比如李清照身上现在有许多最基本的问题都不清楚,成为遗憾。
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蒋海升:
凝练系列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济南”产业链
“二安”现象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文学里程碑。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主流,李清照和辛弃疾分别是这两大流派的领军人物,估计无论谁来编中学语文教材,都不能不选这两位济南人的诗词。
“二安”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济南文学景观”的代表人物,开启了“一部文学史、半部在济南”的佳话。在文学史上,“济南文学景观”堪称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自宋以降的各个朝代,在文坛上的领军人物始终都有济南人。济南人张养浩是元曲的代表人物,他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非常有思想的名句。明代前七子中的边贡和后七子中的李攀龙都是济南人,“前后七子”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矫正明代前期统治文坛的形式华靡、内容贫乏、文风恶劣的“台阁体”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有清代的王渔洋、蒲松龄,都是当时的济南府人……
瑰丽的“济南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济南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济南在地域上属于北方,但丰裕的泉水又让它有了江南的气质。“南北会通”的地域特征,让这座城市既有北方的刚健品格,又有南方的温润品格,对这座城市的人物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令人惋惜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济南文学景观”在当下发掘得还不够、推广得还不够,济南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成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
从文化传播角度来讲,首先要整合济南文化内容,发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地位,把原来碎片化、散点化的文化遗存、文化景观在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整合起来,从新的高度上重新把握济南文化的价值、意义;然后根据文化内涵重新塑造、拓展文化载体,形成文化项目,打造产业链条。
可以增加一些文化典仪来强化、凸显济南文化基因。比如效仿祭孔大典、祭孟大典,举办济南元素的祭舜大典或者恩义文化典礼等,通过纪念大舜、纪念闵子骞、纪念济南文化精英、提炼泉水的精神内核去推动济南文化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济南可以打造一系列在地方形成品牌、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在每一个季度或者每个月开展一批相应的文化活动,形成系列文化节,比如泉水文化节、龙山文化节、恩义文化节、诗词文化节、英雄文化节、荷花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等,把济南的文化融入到各种节庆活动中去,让济南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