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舒大刚480.jpg 舒大刚480.jpg

舒大刚

舒大刚,1959年生,重庆秀山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1993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兼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目前从事《儒藏》暨《巴蜀全书》编纂。

舒大刚:下学上达: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在历史上有许多称呼:当时的人们称他为“夫子”,夫子就是先生的意思;他逝世的时候,鲁哀公诔文称他为“尼父”,父是尊称;

2022-07-01

舒大刚 潘悦:“行藏只此验天心”

——从《南岳倡酬集》看朱熹、张栻心性论的异同

乾道三年(1167年)九月初,朱熹在弟子林用中陪同下,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拜访张栻,讲学论道,诗文唱酬,游山泛舟,往来于州城与岳麓之间,盘桓两月之久;十一月,二人与林用中同游南岳衡山,往来七日,行程200余里,互相唱和,结集成《南岳倡酬集》(下称《倡酬集》)。宋诗本以“说理”为特征,理学家朱张二人的诗作更是如此。由于朱、张二人学术背景和思想渊源不一,他们唱酬诗文表现出来的思想也有一定差别。

2022-04-22

舒大刚:儒家德教与当代社会道德建设

儒门重德教,儒家论德有何当代价值?根据儒家的思想体系,我们可将“德”分为不同的层次。《庄子》“内圣外王”可以概括儒家特色,可见儒德有内、外之分;《大学》描述教化层次为“修齐治平”,可见儒德有个人、家庭、国家、天下之别;《周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可见人不仅面临社会问题,还会面临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2018-07-12

巴蜀易学源流考

巴蜀易学素有渊源,两汉为滥觞期,六朝为续传期,唐代为总结期,两宋为高峰期,元明以下则为流衍期。自两汉迄清末,历代巴蜀易学著作约有180余种; 数量虽然不多,然特征却很鲜明,流派众多

2017-04-10

巴蜀文献:中华文明的重要记录

巴蜀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分支,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巴蜀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绵长,孕育了三星堆青铜文明,历经了金沙文化玉器时代,三国蜀汉文化流光溢彩,藏、羌、彝少数民族文化独具魅力;巴蜀大地人文 荟萃、英才辈出,巴蜀自古多才俊,文翁治蜀文教敷,太白诗仙李白、宋代文豪苏轼、画坛巨擘 张大千、文坛英杰郭沫若等大批文人大师汇聚于此,孙中山先生曾感言“惟蜀有才,奇瑰磊落”。

2017-03-2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