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11.jpg 11.jpg

李景林

李景林,男,1954年11月生,汉族,河南南阳人,哲学学士、硕士,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辅仁国学研究所所长。曾任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2001年7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

哲学的教化与教化的哲学——论儒学精神的根本特质(李景林)

上世纪初以来,儒学被纳入哲学的范畴来进行研究。儒学有其自身的哲理系统,被称作“哲学”,毫无问题。近年,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教化作用受到关注,学者由此又强调儒学的宗教性义涵。“教化”是儒学的一个核心观念。

2007-05-22

成就差异而达至美至善——从《老子》二章看老子的方法论(李景林)

老子的方法论,一般认为即是一种辩证法。这并不算错。但老子的方法论,有其自身的特点。《老子》首章言“道”,为老子道论之统领;二章论方法,乃老子方法论之统领。二章所言义理,正体现了老子方法论之理论特质。

2007-05-22

论“可欲之谓善”(李景林)

《孟子·尽心下》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一段话,“有诸己之谓信”以下五句,皆明白易解。而首句“可欲之谓善”,则众说纷纭,难有的解。

2007-05-22

即“有名”而显“无名”——从《老子》首章看老子之道论(李景林)

《老子》,言“道”之书。其书八十一章,以首章论“道”最为全面,其余论“道”各章,则往往各取不同的角度。故首章论“道”,乃言其宗旨,实有统领全书之意义。明其首章之义,则于老子精神,思过半矣。今取此章,

2007-05-22

“学”何以能乐?——《论语》“学而时习”章解义(李景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07-05-22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