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积淀形成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3-08-2820世纪下来,我们中国哲学教育的主流学科发展定位应该就是北大50年代后所形成的架构。因为到了1952年的时候,全国的哲学教师基本上都汇聚到了北大,后来才慢慢分一些出去。1955年人大的成立、以及后来武大的成立,这才从北大分出去一些。所以,北大分出去以后的那些大学,还是按照在北大的这些学科来组建、来发展。1952年以后,整个中国哲学的学科就在以北大为主要的基地来发展。所以,如果说这是哲学教育的主流或者学科发展的主流,它是由这些因素所造成的。后来,方立天先生说北大哲学系是中国哲学教育的母机,机床里的母机,也包含这个意思。甚至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也是有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是冯先生兼任的。所以,整个我们国家的这套学问,都是以中国哲学史为学科的明确意识主导的。所以,我也是因为在这个意识下,在学科的专业化里边综合发展,不会单一地强调某一个方面。
2023-08-16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传统与现代。所谓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然而,什么是传统社会,什么是现代社会,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与社会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是十九世纪末期以来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备受关注的课题。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最大局限性是从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去理解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阐释也是以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西方国家文化资源和社会结构作为标准。这就产生了一种片面的现代化观,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传统等于落后,现代化等于进步,所有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都要走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特别是主张非西方国家要将自己的传统文化抛弃、去除,代之以西方文化。亚洲国家19世纪以来追求现代化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观点就是这种观点,1950年代流行的早期现代化理论也是如此。
2023-07-18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为宇宙观。古典中国文明的哲学宇宙观是强调连续、动态、关联、关系、整体的观点,而不是重视静止、孤立、实体、主客二分的自我中心的哲学。从这种有机整体主义出发,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故人与自然、人与人、文化与文化应当建立共生和谐的关系。中国哲学的这种宇宙观不仅对古代中国文明提供了思想支撑,也为中国文明的价值观提供了哲学基础。
2023-06-20——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发言
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传统与现代,所谓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然而,什么是传统社会,什么是现代社会,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与社会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是十九世纪末期以来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饱受关注的课题。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最大局限性是从欧洲中心主义的立场去理解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阐释也是以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西方国家文化资源和社会结构作为标准。这就产生了一种片面的现代化观,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传统等于落后,现代化等于进步,所有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都要走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
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