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成中英:中国复兴与中华文化的世界使命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 2019-06-05 09:50:00
成中英,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国际著名哲学家,易学家和中西管理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哲学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创会会长,美国易经学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创始人及荣誉顾问。2016年,成中英教授荣膺中国文化部“中华之光”年度人物。
学术成果
作为海内外儒家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成中英教授毕生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哲学,弘扬中国思想文化,促进中西哲学的深入交流。
其治学基本思路为:深入西方哲学核心,弘扬中国哲学精髓,在世界哲学高度推动中国哲学的新发展和再创造。学术领域包括:儒家哲学、本体诠释学和中西比较哲学,其中本体诠释学为其独创。
学术著作等身,著有:《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本体与诠释》、《中国文化的新定位》、《儒家哲学论》、《中西哲学精神》、《易学本体论》、《周易策略与经营管理》等,学术论文数百篇。
观点:中国文化将迎来新觉醒时代
中国文明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中国文明早期的视野是比较宽广的,中国文明是谦虚的文明,愿意学习,强调自我才能的发挥和贡献,中国人不是排他的,强调包容,强调一种开阔的融合。这是全人类应该学习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向西方学习,补己之短,扬己之长,建立一个新的、融合性的普及价值。我认为,会出现18世纪那样的,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启蒙。我们要坚持,要与时俱进。我们将进入新的“觉醒时代”,再造我们的文明。
观点:中国复兴与中国文化的世界使命
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人类文化、哲学、科学、社会、经济、政治的全面新觉醒时代,如何提升国家的价值也是一个现代国家的重要课题。如何回到全球化的正面价值将是中国复兴与参与世界治理的文化与历史使命,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想。中国应该运用好自身文化的哲学智慧,积极发挥中华文化蕴含着的潜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真精神,也是中国的世界使命。
观点:返本开新 着力建构新的世界化儒学
当今时代,儒学发展面临诸多必须正视的时代挑战和应当解决的现实问题,考验着儒学解决矛盾的能力与智慧。我们亟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道德实践,着力建构新的世界化儒学,积极影响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儒学的“返本开新”,首要问题是保住“本”即保持儒学的核心价值,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儒学,就容易走偏甚至迷失。
观点:人类大同 发挥儒学经世致用功能
中国的和平发展,雄辩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价值。当代新儒学应认清自身的方向与潜能,认清自身的时代定位,认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责任;不但要与世界文明积极互动,而且要坚持人类大同的理想追求,充分发挥修己安人、经世致用的功能。
客观地说,儒学对于这个时代的价值,对于人在天地之间安身立命的价值,对于人类应对危机挑战的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儒学不应脱离现实生活,也不应漠视社会发展,而应将自身的核心价值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当代新儒学应关注的对象,除了传统的思辨、伦理与政治问题,还应包括生态、经济、管理、医疗等诸多当代问题。
学术评价
作为海外儒学研究代表人物,成中英长期在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牛津大学、柏林大学等世界学府讲学,在全球积极推动中国哲学现代化与世界化,开创了当代中国哲学与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新蹊径,对中国易学哲学与儒家哲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